伴隨著壓裂技術的持續創新,吐哈油田井下技術作業公司壓裂隊已成為油田增產穩產備受歡迎的伙伴。截至5月7日,壓裂隊今年已在三塘湖完成壓裂作業55井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倍多,取得100%的一次成功率和良好的增產效果,為油田穩產增產注入了活力。
技術攻關解難題
3月26日,溫米采油廠與井下公司進行技術交流。隨后,壓裂技術人員就圍繞交流中所了解到的油田生產難題,確定、調整壓裂酸化技術攻關項目。
作為油井增產改造措施,壓裂作業的效果取決于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適應性。吐哈壓裂隊以滿足油田勘探開發需求為己任,堅持將油田勘探開發難題作為技術攻關的選題。這個隊積極與油田建立聯系,強化溝通,定期回訪,針對不同油田、不同時段、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專有技術和實用技術,不斷提升技術服務實力。
火山巖油藏天然裂縫發育,但相互連通少,原油就像一個個土豆散落在地下,開發起來難度極大。而壓裂改造就是形成長裂縫,把一個個“油疙瘩”串起來,打通原油流動生產渠道。
吐哈油田三塘湖牛東區塊就是這樣的油藏。并且由于天然裂縫的存在,使得壓裂造縫難度極大。加之地層巖石敏感性強,常規壓裂液容易堵塞油層。
2007年,壓裂工程技術人員圍繞這一難題展開技術攻關,應用前置液段塞砂、大排量造長縫、有機結合無機黏土防膨劑多項技術,打出“組合拳”,取得重大突破。
技術突破為油田快速建產找到了支撐。吐哈壓裂隊應用技術攻關成果,先后實施壓裂25井次,成功率、有效率均超過80%,平均單井日增產原油超過10噸。最大增產井,每天增產60多噸,成為油田高產井。
在壓裂的幫助下,三塘湖油田日產量在一年內翻了三番,最高時超過1000噸,成為吐哈油田增產勢頭最猛的油區。
今年初,吐哈壓裂隊多方征求油田用戶意見,確定了小井眼壓裂酸化、套變井壓裂酸化等重大攻關課題7項;同時,實施項目承包制,讓技術人員人人承包科研項目,壓裂隊定期跟蹤檢查、評估,督促項目的運作,并將此納入技術干部個人業績考核之中,與效益工資掛鉤,確保技術研發工作順利進行。
對癥下藥顯奇效
單井壓裂作業,現場施工大都在數小時內即可完成。可是,在每一次壓裂施工作業的背后,都有吐哈壓裂人對施工方案的精心設計。
2月中旬,壓裂隊接到雁木西油田一口側鉆水平井的壓裂施工任務。此后,技術人員多方查找了解這口井的油層、井筒條件,掌握生產歷史情況,做出施工方案初稿;并與采油廠相關部門多次討論,先后四易其稿,終于在3月28日敲定各項施工參數。
就像這口井一樣,如今的吐哈壓裂作業,實施的是一塊一策、一井一策、一層一策。正是因為吐哈壓裂隊針對每口井的不同特性,把好脈對癥下藥,才能使壓裂作業顯示出良好的增產效果。
牛東17—14井完井初期無自然產能。2007年7月,吐哈壓裂隊針對這口井水平段長200多米的情況,采用拖動分段式壓裂特色工藝,成功完成壓裂改造,獲得10多噸的產量。
吐哈油田有一批側鉆水平井,由于井眼小,井下工具選擇受限,制約著壓裂改造措施的實施。壓裂隊針對這些特殊井開發特色壓裂技術,在壓裂封隔器上實現小直徑、高耐壓,在液體性能上實現低摩阻、耐剪切,在工藝上優化參數降低安全風險,破解了這一難題。
油水井套管變形后,井筒內徑變小,套管承壓能力降低,常規壓裂施工無法進行。吐哈壓裂隊對此研發出專用技術,2007年現場實施7井次,口口壓裂一次成功,給數百口套變井治理找到了技術支撐。
油水井酸化解堵也是油田增產增注的重要措施。可是,不同的油田、不同的油層、不同的油井,大多存在不同的堵塞物。由此,沒有一種技術能夠一招吃遍天。吐哈壓裂隊針對不同情況研發了分層、轉向等不同酸化工藝,配套形成了生物酶、氧化劑、鈉棒、熱化學、泡沫酸等系列解堵技術,在現場應用中效果明顯。
持續創新爭一流
隨著油田開發的深入,地層情況不斷發生變化,以往很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永遠奏效。
沒有永遠的一流,只有永恒的追求。吐哈壓裂人持續推進技術創新,不斷否定自我,在超越自我中追趕行業技術發展的潮頭。
近年來,吐哈壓裂隊對從國外引進的壓裂機組進行大膽改進、配套、完善,形成了優化設計、裝備配套、快速返排、電子測試、網絡監控、效果評價、優選壓裂液、自動化模塊等當代一流工藝體系,實現了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斜率式加砂和線性加砂作業,從淺井、深井到超深井,從常規油田、高壓氣田到稠油油藏,壓裂工藝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在自我超越中攀上一個又一個制高點。
壓裂液進入地層后,返排的速度和數量,直接影響著低滲透油藏壓裂后的增產效果。壓裂液長期留存在地層,容易堵塞油氣流動通道。吐哈壓裂隊研發出一種清潔壓裂液,進入地層后自動降解,沒有固體物質,從根本上避免了對地層的堵塞污染。
在多年持續攻關后,吐哈清潔壓裂液技術不斷提升,特別是在70攝氏度以上高溫地層中顯示出良好適應性。
溫5—90井是典型的低壓生產層,常規壓裂難以奏效。吐哈壓裂隊研發出低聚合物壓裂液和轉向重復壓裂技術,綜合應用于這口井,施工一次成功。為油田低壓層的壓裂改造積累了經驗,也為重復壓裂改造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