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吐哈氣舉工具系列再添新成員。吐哈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經過半年努力,成功研發的3種規格氣舉工具測試合格,填補了國內大尺寸氣舉工具技術空白。
去年年底,氣舉工具應用在國外市場時,吐哈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發現,蘇丹六區、伊朗北阿扎德干等海外油氣田產量高、油管尺寸大,只有應用大尺寸氣舉工具才能保證有效開發,但這類工具目前在國內還是空白。
為了滿足市場需要,吐哈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課題組,開始研發。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大尺寸氣舉工具終于研制成功。經測試表明,他們研制的圓形、偏體兩種3寸半氣舉偏芯工作筒和4寸半氣舉偏芯工作筒三種規格的樣品,性能參數全部達到設計要求,完全滿足現場應用要求。
吐哈氣舉工具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吐哈油田從國外購買了一批氣舉工具,但那批工具無法適應吐哈低壓、低滲、低孔隙度的“三低”油藏特性。吐哈科研人員對其反復進行技術改造,從而使新工具落地生根。首批工具投入應用后,幾口實驗井日產提高到40噸。
持續創新讓科研人員有了信心和底氣,10年前吐哈氣舉技術第一次走出吐哈盆地,改進的氣舉工藝讓青海油田10口積水氣井恢復生產。
從此以后,吐哈氣舉在開拓國內市場中逐步產生了品牌效應。2001年吐哈氣舉技術讓哈薩克斯坦扎那諾爾油田8口井青春煥發,單井日增產量近40噸,從此,“吐哈氣舉”揚名國外。
多年來,吐哈堅持自主創新,氣舉工具已全面實現國產化,自主開發出5大類48種98個規格的工具,取得40多項國家專利,形成了以連續氣舉為核心的7個完整的特色技術系列,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吐哈、冀東、長慶等國內市場和哈薩克斯坦、蘇丹等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