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昨日宣布,自4月1日起,在廣西境內14個市開始銷售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截至4月15日時,除軍隊特需、國家和特種儲備用油以外,廣西全境將封閉使用乙醇汽油。
記者了解到,這是國內首個以非糧作物(木薯)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和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的試點區域。廣西是石油缺乏地區,全年自產原油3萬噸,對外依存度近100%。生物乙醇可以代替部分汽油在汽車上使用,還能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
據了解,乙醇汽油系10%乙醇燃料與90%專用汽油組分油混合而成,廣西使用的乙醇由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以當地木薯為原料提供的。該公司主要股東是中糧集團一期工程總計投資7.57億元,計劃年產20萬噸乙醇燃料,整個項目于去年12月22日建成投產。
資料顯示,我國此前已在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南、安徽五省及湖北、山東、江蘇、河北四省的部分地區推廣使用乙醇汽油,廣西成為第10個推廣省區。但廣西是我國確定的首個以非糧作物(木薯)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和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的試點區域。
“所有乙醇汽油都由調和站加工后分發各加油站。”有中石化官員介紹說:“廣西全境已建立13座乙醇汽油調和站,其中11座是中石化所有,剩余的屬于中石油。目前我們已經建立起兩座萬噸級乙醇汽油倉庫,只要產品供給無礙,絕對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不過在不少車主看來,兩種汽油沒多大差別。從加油站反饋的信息看,乙醇汽油上市的第一天,廣大“有車一族”普遍反應平靜,目前尚未發現汽車“喝”上了車用乙醇汽油后產生不良反應。
對于乙醇汽油的價格問題,廣西物價局表示,各標號的車用乙醇汽油市場零售價格將與同標號普通汽油執行同一價格水平,當國家調整汽油價格時,乙醇汽油價格也將相應做調整。
但自去年豬肉等農副產品價格暴漲以來,世界各國對于以糧代油的生物能源戰略提出了廣泛質疑。“美國20%的玉米用于生產乙醇,可是僅滿足了它們1%的能源需求,對于中國這種缺糧國家來說,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專家稱。
也正因如此,2007年以來國內生物化工項目都沒能通過國家發改委的項目審批,即使已有的吉林燃料乙醇項目等也被要求改善工藝,積極尋找非糧作物替代玉米。
然而這并不能改變我國大力發展乙醇柴油的決心。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工程院、中石化、中石油等多個部門機構討論確定的《變性燃料乙醇及車用乙醇汽油“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中顯示,在“十一五”期間乙醇汽油的使用將從“十五”期間的9個省市試點轉為除西藏、青海、寧夏、山西、甘肅外的全國各省區推廣,預計 “十一五”末燃料乙醇的年產量將達到500萬噸。
廣西乙醇項目正是該規劃付諸實施的首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