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噸泔腳可“變廢為寶”,提煉出5噸生物柴油、12噸飼料蛋白添加劑和40噸液態有機肥。已在吳中區正式啟動的餐廚垃圾循環綜合利用項目,引起了很多餐飲單位的關注。昨天,承擔該項目的蘇州市潔凈廢植物油回收有限公司負責人,又接到了蘇州工業園區幾家餐飲店的電話,具體咨詢何時能正式上門回收泔腳。
為餐廚垃圾循環綜合利用項目提供技術支撐的清華大學博士、教授任連海說,泔腳提煉生物柴油技術在國內已相對成熟,該項目的可貴之處是可將餐廚垃圾100%循環利用,能做到這一點的國內僅此一家。目前,該項目已被列為全國示范項目,并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一期工程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中,預計7月份投產。
餐廚垃圾俗稱“泔腳”,其處理辦法一直是個惱人的社會問題。據了解,目前,僅蘇州城區的大小飯店和企事業單位,日產餐廚垃圾就達400多噸。以往,餐廚垃圾一大部分被運往養豬場充當飼料,還有一部分混入普通的生活垃圾。但是,“泔腳豬”被稱為“垃圾豬”,這樣的豬肉對人體有害;生活垃圾中混進了大量泔腳后,也會大大影響垃圾發電的效率。
據潔凈廢植物油回收公司負責人宋秀輝介紹,由清華大學提供的處理技術,核心是菌種發酵和油水分離加工工藝。餐廚垃圾固體在經過高溫滅菌等無害化處理后,通過菌種發酵制成飼料蛋白添加劑,剩下的“湯湯水水”油、水分離后,“油”用來加工制造生物柴油,“水”則經厭氧發酵后制成沼氣和沼液。生物柴油是理想的再生能源,1噸生物柴油可替代2噸多原煤,從而減少二氧化硫、粉塵等的排放。沼氣可用來發電供廠區生產、生活之用,沼液是理想的液態有機肥。
關于餐廚垃圾的回收再用,上海等國內其它地區也有類似項目實施,但基本沒有實現徹底利用。落戶吳中區的餐廚垃圾循環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后,日處理餐廚垃圾預計可達100噸。日處理能力300噸的二期項目將于明年啟動。目前,科技部已為項目配套了1500萬元科研經費。
宋秀輝說,項目引進的加工處理設備具有4項專利,加工工藝也有相應的技術專利,車間將全部采用自動化電腦操作系統。項目成功投運后,將向全國示范推廣,有關部門也將據此制定國家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