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可望達到10%。
發改委日前對外公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新規劃對水電、風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到2010年前的規劃,作出詳盡闡述。
而按照此前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將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比重的發展目標,設為15%。
在規劃中,非糧燃料乙醇的發展受到鼓勵。
規劃中明確,受糧食產量和耕地資源制約,今后主要鼓勵以甜高粱莖稈、薯類作物等非糧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以及以小桐子、黃連木、棉籽等油料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
到2005年底,我國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102萬噸。但從去年開始,為穩定糧食價格和生產,一些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已基本被叫停。
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而在國內,因糧食價格的“恢復性上漲”等因素,物價水平已被推高至10余年來新高。
因此,減少用糧食制造燃料乙醇,加大非糧乙醇生產成為我國生物燃料發展的一個可行的方向。
“到2010年,以非糧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币巹澲忻鞔_。
去年12月,中糧集團投資近15億元在廣西北海建成了全國第一個以木薯為原料年產20萬噸燃料乙醇的項目。而此前我國的乙醇汽油試點一直是以玉米等產品作為乙醇汽油的來源。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我國玉米乙醇項目已經全部停止,即便是此前用玉米生產乙醇的公司也開始倡導使用非糧乙醇。
發改委在規劃中透露,要落實好生物液體燃料試點項目的資金補貼方式和渠道;抓緊制定和落實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的收購制度和財政補貼辦法、技術標準和使用規范等。同時,石油銷售企業按照生物液體燃料試點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推廣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