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減少、回收和再利用建筑廢物的原則,介紹在建筑物拆遷和建筑工地上減少建筑廢物以及可持續循環再利用建筑廢物的的新技術。這些技術包括:建筑物的選擇性拆除;利用建筑廢物生產的循環再生骨料制造結構混凝土和非結構混凝土。由于再生骨料強度低,多孔和吸水率高,給其在混凝土中大量應用帶來了混凝土強度低,干縮和蠕變增加的問題。很多歐美國家規定結構混凝土中建筑廢物再生骨料的含量不能超過粗骨料含量的20%。。而利用這些新技術后,可以在建筑物拆遷過程中和建筑工地上減少廢物;非結構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的含量可以達100%。結構混凝土中,建筑廢物再生骨料的含量可以超過粗骨料含量的50%。
關鍵詞:再生骨料; 建筑廢物; 循環利用
建筑廢物主要產生于舊建筑物的拆遷和新建筑物的建造過程中,因此,減少建筑物就必須在拆遷和建造工程中,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拆遷建造技術。眾所周知,建筑廢物一般由混凝土碎塊,粘土磚和瓷磚,砂和灰塵,木屑,塑料和廢紙,廢金屬等組成。混凝土碎塊通常是建筑廢物的最大組成部分,經過破碎篩分的混凝土碎塊可以被用來替代混凝土中的天然骨料或者被用來做道路的基礎。這一類型回收材料就叫做循環再生骨料。循環再生骨料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的建筑工業中已經成功應用,但是主要應用在非結構混凝土和道路的基礎上,在結構混凝土中的應用有限,通常只有混凝土粗骨料的20%是循環再生骨料。這主要是由于循環再生骨料與天然的骨料相比強度低,多孔和有較高的吸水率。這就要求在配制混凝土時多加水來增加其流動度從而導致硬化混凝土的干縮率和蠕變增加。為了克服循環再生骨料再利用的這一困難,香港理工大學經過研究已經開發出了利用機壓成型的方法制造混凝土隔墻磚和鋪路砌塊的專利技術。同時研究發現利用常壓蒸氣養護技術可以提高循環再生骨料在結構混凝土中的利用率。文章主要介紹在建筑物拆遷和建筑工程中減少建筑廢物的新技術和可持續循環利用再生骨料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