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海南省瓊海市某村為研究對象,通過運行新建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示范工程,結合人戶調查村民的社會經濟狀況,研究了海南省農村生活垃圾產生特征,并探討農村生活垃圾就地處理的可行性。結果發現,以實際居住人口計的農村生活垃圾產生率約為0.227 kg·capita-1·d-1;其物理組分以易腐垃圾為主,占總量的40.4%±6.3%;惰性垃圾占總量的30.8%±6.2%;有毒有害生活垃圾量極少,占總量的0.1%。示范運行結果表明,以混合收集,人工分揀,可堆肥垃圾就地堆肥、惰性垃圾集中處置為特征的農村生活垃圾就地處理技術,減量率達到50%左右,無害化率達到100%,堆肥產品質量符合現行標準要求,具有技術可行性。示范工程的運行成本為304.5元·t-1,其中,收集239元·t-1,分揀和堆肥65.5元·t-1。按戶籍人口計,年人均1 8.7元,僅為村民年純收入的0.4%;示范工程運行得到村民的支持與歡迎,村民對垃圾收集處理付費支付意愿高達95%,表明實行村民付費解決長期運行費用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農村生活垃圾;產生特征;就地處理
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海南農村為依托,通過建設和運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研究海南地區的農村生活垃圾產生特征,并驗證了生活垃圾就地處理的技術可行性;同時,通過對當地村民的問卷調查,結合當地社會經濟、自然地理等因素,探索了適用于該區域的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