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2月2日電 (任麗娜 李新鎖)2日,記者從山西省環保廳獲悉,2011年,山西共否決和勸退不符合循環經濟要求和產業政策的項目101個,涉及投資約187億元。2012年,山西環保準入門檻將推行從嚴從緊政策,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凡在工業園區外的新改擴建焦化、化工、醫藥等項目,堅決不批。
據了解,2010年,山西正式獲批成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此后,山西環保準入門檻趨嚴,而其在環保上的投入也日漸增多。
日前,山西省環保廳發布統計數據稱,2011年,山西投資環境治理項目145個,獎勵流域生態補償金1.1億元。建成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省級環保物聯網應用體系。
2日,山西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準入既是從源頭控制污染的重要閘門,更是優化經濟結構促進轉型發展的倒逼機制”。
2012年,山西環保部門將嚴格落實生態功能區劃,將生態環境承載力作為準入的前提。凡是不符合環境功能區劃和產業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達不到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得進行環評審批。凡是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凡在工業園區外的新改擴建焦化、化工、醫藥等項目,堅決不批;凡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技術落后的項目,堅決不批。
此前,作為資源型經濟省份,山西過度依賴煤炭開采,由此帶來大氣污染、地面塌陷、地下水破壞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山西南部城市臨汾甚至一度被稱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