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當你的發動機因故障需要更換的時候,你可能只需花費不到一半的價錢。這就是“再制造發動機”,其不僅降低了維修成本,更凸顯出節能環保的低碳意義。如今,大眾汽車就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近日,由大眾和一汽合資建立的動力總成再制造基地——大眾一汽發動機(大連)有限公司動力總成再制造項目,在大連金州新區舉行了投產慶典。
大眾一汽發動機(大連)有限公司再制造和售后備件中心總監安鑫表示,用于再制造的發動機來源有兩個:一是通過銷售公司置換流程置換來的舊發動機;二是主機廠索賠的一些機器,也就是在質保范圍內出現問題的機器,這些機器如果沒有送到再制造工廠,就會報廢。但在整體數量上,大部分是通過置換渠道而來。
所謂動力總成再制造,就是將回收來的發動機和變速箱進行拆散、清洗、除銹、檢測等程序,符合大眾汽車質量標準的動力總成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進行機加、裝配,對磨損的部分進行修補,對有些零部件進行更換,比如所有螺栓、標準件和活塞總成都必須換成新件。裝配后進入測試環節,這個測試與全新發動機的測試毫無二致,以確保再制造的發動機與全新發動機具備同等的質量水平。而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再制造發動機除了具有明顯的競爭力外,備件壽命也更長。
安鑫說:“發動機的再制造過程非常嚴謹,只有符合標準的發動機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零件經過回收,在投入裝配之前,還有臺架實驗和壽命實驗等監測過程。應該說我們回收的零件越多,回收率越高,成本就越低。我們的目標,是把目前只有20%的回收率,在未來提升到60%、70%。”
動力總成再制造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可能還很陌生,但其在德國已有50多年的歷史。1947年這一項目啟動時,大眾只有5種再制造型號,而今已發展到了10300種型號,累計再制造770萬臺發動機、280萬臺變速器以及6800萬個零部件。
安鑫表示,在德國,再制造產品比新產品便宜很多,而且質量跟新產品一樣,質量擔保也一樣。他認為,再制造在德國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跟歐美市場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有關。歐美消費者節約觀念更強,所以備件更多用的是再制造產品。“在中國,大眾汽車是實行再制造的第一家轎車企業,我們將嚴格遵守再制造的理念和標準,希望提供給大家放心的產品。”
此次落戶中國的再制造項目,是大眾首次在德國以外啟動的項目,初期投資約1億元人民幣,將從發動機再制造開始,未來將變速箱再制造也納入其中。項目初期計劃年產能5000臺,首先生產EA888系列發動機的20多種產品,適用車型包括一汽大眾邁騰、速騰、高爾夫GTI、奧迪Q5、奧迪A4L和上海大眾途觀、昊銳、明銳等。到2014年,再制造發動機產能將達到1.5萬臺,產品將陸續覆蓋大眾在中國的諸多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