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節能環保產品理應受到社會公眾的青睞。但事實上,社會公眾對節能環保產品反應冷淡,節能環保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并沒有想象中的火爆。
節能環保產品之所以難以走進尋常百姓家,究其原因,除了與社會公眾的節能環保意識不強外,更重要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缺乏相關的行業強制性標準。節能環保產品最關鍵的節能環保作用,對國家來說意義重大,它的推廣需要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但目
前許多節能環保產品沒有得到國家的明令推廣,而高耗能產品也沒有受到國家的限制或明令淘汰,致使節能環保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顯得舉步維艱。二是缺乏資源使用價格制約。就如電費來說,不論使用多少度電,電價仍一個樣,是否使用節能燈,對消費者來說受益或損失都不大,所以公眾對使用節能燈積極性不高。三是社會公眾對節能環保產品存在認識誤區。由于宣傳不到位,許多人誤認為節能環保產品使用效果不好,所以不愿使用節能環保產品。要讓節能環保產品成為市場“寵兒”,應運用道德、行政、經濟等綜合手段,除了加大節約科學知識宣傳,增強社會公眾的節約意識和節約能力,自覺做到厲行節約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行業規范、稅收等政策方面扶持節能環保產品,讓節能環保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占上先機。同時,還應建立節能環保產品推廣普及的利益導向機制,如用價格這一經濟杠桿,鼓勵使用節能環保產品,抵制使用高耗能產品。李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