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及資深專家陳光祖。
新能源定義
蓋世汽車網:陳老師,您好,您覺得新能源的科學定義是什么呢?
陳光祖:在這里我講兩個概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指有別于目前常規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氣、水力等之外的,尚未被大規模,但又具有廣泛應用前景,正在積極研發,有待進一步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及生物質能等。
可再生能源是相對于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而言的,主要指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是可以重復、補充應用的,也可以說,是相對于人類,是一種用不盡的能源。
新能源是從高科技角度講,去研發、推廣的一種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從能源的生存角度講,是用不完的,可反復使用的,這兩者基本是指一樣的東西。
低碳經濟與碳交易
蓋世汽車網:您認為在汽車產業這個領域,哪種能源會是最終解決方案呢?
陳光祖:混合動力是非常有前途的,至少二三十年當中完全沒有問題。至于終極解決方案,從趨勢來看,氫能源的可能性更大些。氫是世界上含量最多的一個元素。只要是有水,就有氫,還有很多的物質元素當中都含氫,都可以提煉。所以說氫能源有可能是最終的能源。我剛才講的所有的能源當中,都含碳的元素和成份,只有氫是沒有碳的。那時候用這種電來制氫,氫也不要錢了,就是不要錢的能源。我們要相信這個科技的進步。
布萊爾英國的前首相,在北京大學做了一個演講,叫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全球努力發展低碳經濟。所以我們現在這個詞很新的,大家都要發展低碳,汽車也是低碳,混合動力是第一點,天然氣也比汽油低。最后就是實現脫碳了。
最近在上海開一個會議很好玩的會議,叫碳交易會議,碳交易(即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就是購買合同或者碳減排購買協議(ERPAs),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蓋世汽車網:發展低碳經濟汽車技術的思路應該是怎么樣的呢?
陳光祖: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應用是低碳汽車技術的主軸,但發展過程中共性的表現是漸進、交替和長期的,所以啟動要早;以信息技術為主流,對眾多高科技實行集成和融合。構成低碳汽車技術崛起的核心力量;對傳統汽車發動機技術要認真進行信息化改造,但仍要發揮其潛能;以電動汽車作為低碳汽車技術的重點,特別是對燃料電池汽車要以戰略眼光加大研發力度;要以人為本,更多關心個性化的理念,來從事低碳汽車技術的設計、制造和應用;低碳汽車技術將成為新世紀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戰線,既要重視和加強國際合作,進行雙向的碳技術交易,又要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低碳汽車技術的一切研發和應用都應以產業化和商業化為最終目標。一切都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機動靈活的工作,以求形成新型的財富觀。
總之,要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按近、中、長期發展戰略作安排,扎扎實實,一步步的向前推進,對此應該既有信心,又有耐心。
管理帶動科技
蓋世汽車網:您覺得咱們中國應該如何來發展自己的新能源技術?
陳光祖: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注重宣傳。二是科技大發展。三是社會的系統工程建設。第一點就是宣傳,節能排放是國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最關鍵的任務。但是要落實到每一個人,落實到每一個開汽車的人。要加強宣傳的力度。第二是科技大發展。科技的思想問題很重要,除了搞產學研,還要管產學研。就是說管理變成機制,管理帶動科技,就像豐田的精益生產。這樣才更能充分地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第三點是系統工程的建設。要發展新能源車,配套設施肯定要有一定的規模。日本國家規劃2015年以前加氫站達到3800個。
"踢屁股文化"的美國
蓋世汽車網:您覺得新能源車的研發,最終是否會改寫現有的汽車格局呢?
陳光祖:現狀競爭當中,日本超過了各個國家。未來的汽車是靠科技和信息。到現在誰也說不清。不過美國人有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有一個教授給我一個結論,美國人打得屁股疼了,才會跳起來了。最典型的就是珍珠港事件。有朝一日,美國的汽車行業到最后不行了,就起來了。美國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踢屁股的文化,不踢疼了,動不起來。
蓋世汽車網:現在跨國巨頭還沒有真正的實現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生產化,這樣子的話給中國一個研發階段也有一個追趕的時間嗎,你覺得中國能把握住這次機會嗎?
陳光祖:一個新的領域的競爭,是以信息為基礎的,高科技的一個競爭。科技到現在,信息在變動太大,信息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有可能是美國,有可能是德國,也可能是韓國,也可能是中國,但是現在就評定誰就是第一很難說,就跟股票一樣,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可以肯定的是發展方向絕對是沒有錯,都在往前拱,誰最先取得突破,誰就是勝利者。
從現實到未來,都要有一個汽車產業點的革命,不是簡單的事情,是系統性的工程,不是一天兩天就干起來的,要有耐心,大家要看到希望。作者: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