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廣播公司(abc)日前報道,厭食癥這一常發于少女身上的心理疾病,正在向中年女性蔓延。
納奧米·菲爾德今年43歲,有了第一個孩子后,她感覺每天都充滿了快樂,但當她有了第二個孩子后,她覺得生活一下子忙了起來,打理家務、照顧孩子、買菜做飯、服侍丈夫,她感覺自己的生活已經失控了。最后,她發現自己唯一能控制的就是體重。她跟著電視學習健身操,一天練45分鐘,還要在跑步機上走好幾公里。同時她吃得越來越少。看著體重迅速降下去,她找到了巨大的滿足與成就感。后來,她只要心情煩躁時,就去運動,同時節食。她的體重后來降到跟一個小姑娘一樣。再后來,她發現自己走路總是摔跟頭,坐著時,身體也發抖,大腿和手靜止不下來。醫生告訴她,她患上了神經性厭食。
心理專家認為,厭食癥是一種精神性的疾病,多發生于青少年期。大約85%的病例發病于13—20歲之間,而女性的患病率比男性高約10倍,患病期可長達幾個月至數年不等。如今,中年女性患上此病的人數飆升,據統計,美國現在患此病的人中,40歲以上的占了1/10。
中年女性患上厭食癥與生活有密切關系。許多中年女性經歷了婚姻的變故,沒有離婚的人來自家庭的壓力也在增大,有的患上乳腺癌等重病,有的自己身體健康,但親人中出現病人需要她們照顧,而孩子們也長大離家……這些女性開始擔心自己變老。而社會的大環境正越來越猛烈地宣傳著骨感美,減肥產品、模特、選美,一起在渲染著瘦的美麗,形成了外部的壓力。
對于美的追求,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大、自我認同感的降低,合并起來,使得中年女性不自覺地去尋找發泄口。比如像文中主人公那樣,在節食與運動中宣泄了壓力,找到了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但也因此面臨厭食癥的危險。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黃薛冰博士向中年女性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她說,中年女性患上厭食通常是因為生活壓力過大,她建議中年女性要適時減壓,不要讓壓力積累到難以承受,最后做出過激的行為。
另外,要找到減壓的正確方法,有的人喜歡逛街,結果買回一大堆用不上的東西;有的人喜歡吃東西,結果導致肥胖;還有的人,壓力大了喜歡節食和過量運動,導致厭食癥。因此,要找到正確的減壓途徑,可以向親朋好友傾訴、旅游、參加集體活動來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