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陽泉市把發展新型循環經濟、加快資源型產業循環化作為推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切入點,努力形成新型和傳統產業循環發展齊頭并進的產業格局。
記者:大家知道廢舊電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我現在所在的山西吉天利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將廢舊蓄電池全部回收無害化處理,再生產新的蓄電池。
這是陽泉市新型循環經濟產業的一個典型例子,吉天利公司投資50億元引進世界一流的先進設備打造循環經濟低碳產業示范園區,一期工程正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并將于近期投入生產。
山西吉天利循環經濟低碳產業示范園董事長劉林娣:咱們在國外先進設備的基礎上改進了20多個工藝結點,整個形成了一個全封閉的無害化的處理線。
這個園區將整個處理過程和生產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工藝的內循環,僅此就能為公司降低成本18%以上。到“十二五”末期,企業的工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400億元。與此同時,陽泉市農業產業化項目、昌鑫生物復合肥項目、溫室蔬菜建設項目以及農業綜合開發等100多項新型農業產業項目陸續上馬,使全市循環高效農業圈初步形成,傳統的煤炭工業也在向著高效利用資源、低碳排放的方向發展。
記者:陽泉市在進一步發展新型循環經濟產業的同時,進一步在傳統煤炭產業上做文章,延伸煤炭產業鏈,把過去污染環境的煤矸石、煤層氣吃干榨盡。
陽泉南煤集團煤層氣每天抽放量多達45萬立方米,在過去,除一部分煤層氣供給市民生活使用外,剩下20多萬立方米煤層氣只能排空,現在集團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了10×600千瓦煤層氣發電站,年發電量達3300萬度,占到整個企業生產用電的70%,同時為了進一步合理利用資源,近期公司又新上了6臺低濃度的發電機組。
南煤集團物業公司副經理王維東:我們建設的低濃度煤層氣發電項目在全省是首家,這個項目建成后,南煤集團低濃度瓦斯將得到全部回收,百分之百的利用。
煤層氣用于發電、煤矸石用于制磚、礦井水循環利用,昔日的煤礦“三廢”如今變成了“三寶”,一批新型循環經濟項目為陽泉市經濟快速增長注入了活力。今年1到7月份,全市財政總收入達到61.23億元,同比增長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