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比較常用的印染
污水處理工藝,一般采用物化、生化(或絮凝一生化一吸附)工藝技術路線,包括生物活性污泥池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和膜處理法等。一級處理以絮凝為主,二級處理主要采用生化技術,有表曝、空曝、接觸氧化、生物轉盤等。印染廢水在處理工藝技術上問題和困難很多,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
???cod(化學需氧量)難以降解?
????染料主要可歸納為苯系、萘系、葸醌系以及苯胺、硝基苯、酚類等,加工生產過程中染料損失率約為20%左右,是導致廢水cod濃度高的原因之一。但印染廢水cod高,主要不是由染料所造成,加工生產中運用的大量助劑(滲透劑、助染劑等)95%以上滯留在印染混合廢水中,是造成cod濃度高的主要原因。?
????在處理工藝技術上,由于染料廢水以有機物組成形式為主,理論上雖大部分可生化,但其水質bod(生物需氧量)與cod比值一般較低,可生化而又不易生化。同時,曝氣池活性污泥對多變化的染料中間體廢水的馴化、適應也不甚容易,影響生物降解能力。這些原因是印染廢水難以被有效降解,凈化后的水質cod值仍然偏高之癥結所在。?
????如何提高cod去除率是印染廢水急待解決的關鍵難題之一。印染廢水中還有一些有機物質,無論其對微生物有無抑制,是不能被微生物攝食的。在實際生產運行中,無論怎樣多次生化,仍難以大量去除,凈化出水的水質cod值仍然較高。?
????我國紡織專業技術人員在對江浙滬閩魯粵等主要紡織地區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國內大部分印染企業為提高cod去除率,通常采用增加絮凝和生化反應時間技術方法,即所謂‘生化再生化’、‘絮凝再絮凝’,導致
污水處理工程占地面積大,流程長,工程費用高,但處理效果仍難令人滿意。在上海、山東、遼寧等地,一些企業把并聯曝氣池改為串聯運行,生化處理效率有所提高,但污水凈化程度的提高還是相當有限的。?
?
???高色度廢水難以脫色?
????近些年來,國內外對染料、顏料類工業廢水脫色方法進行了大量的技術研究,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脫色技術方法,如絮凝法,吸附法,氯氣和次氯酸鈉法等。這些技術工藝針對性較強,對不同的廢水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印染廠所產生的廢水有疏水性、親水性、陽離子、陰離子等各種類型染料,中間體品種多,類別復雜,其混合廢水處理在技術上有相當難度和困難。加之國產染料上染率較低,印染生產加工企業一般均或多或少超量投加,染色過程剩余染料較多,不但造成對資源浪費,也導致其單位產品產污量比發達國家多近一倍,加劇了廢水污染程度。?
????從行業調查的情況看,目前我國印染廢水治理中普遍存在廢水凈化脫色困難問題。國內比較成熟的生物活性污泥池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和膜處理法技術等處理技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脫色效率都不高。?
????以生物法為例,其原理是運用自然界細胞新陳代謝系統的生物化學反應來轉化廢水中染料,包括利用好氧菌系統脫色、以及利用厭氧菌系統對偶氮染料脫色等。但是微生物系統存在一系列缺陷,包括對環境因素的變化比較敏感、營養系統維持微生物的生長難以較長時間的控制等問題,此外厭氧菌系統還存在不能將染料充分礦物化的問題,而將好氧菌和厭氧菌系統結合起來的方法因存在一系列問題而難于實現工業化。凡此種種因素造成在實際生產中凈化處理系統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
????我國紡織印染行業染色廢水處理多采用混凝沉淀、氣浮、砂濾等物化處理技術。對于廢水,不溶或難溶的染料微粒,通常用絮凝方法使之沉降,絮凝沉降時間相當快,一級混凝裝置基本滿足工藝要求。但如不變更絮凝劑,二級、三級混凝有機物去除率就不會增加太多,第二、三級污水凈化程度下降,而運行費用卻要成倍的增加,處理效果不理想,經濟上不劃算。實際工程中,一些企業從原理、設備、工藝及工程各方面考慮,把常用的物化法和固體吸附劑吸附、萃取、汽提、蒸餾、高溫深度氧化等化工工程物化法以及生物化學法多種方法組合起來應用,能收到一定效果,但方法復雜,生產運行管理困難,難以普遍推廣采用。?
????活性炭吸附技術固然有相當效果,但由于國內活性炭再生困難,投資、能耗、運轉費較高,處理成本昂貴,處理費達20多元/噸,經濟上不合理,很難被企業所采用到工業化生產中去。?
????紡織印染凈化水由于色度仍然較高無法被循環利用,目前在處理技術上一時難以馬上達到紡織工業清潔化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之要求。所以高效脫色成為印染廢水處理又一技術難題。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CWO技術 能夠有效治理丙烯酸廢水
上一篇:
天津將采用微生物處理法凈化污水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