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乙醇產量自2001年以來已翻了一番,目前乙醇已占美國運輸用燃料的3%。美國總統布什日前簽署的能源法案提出了今后幾年內將乙醇產量再增加一倍的目標。歐盟提出了到2010年使生物燃料占燃料消耗總量6%的目標。德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國。泰國、印度、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擴大了油棕櫚、大豆和椰樹等的種植面積,以便為生物燃料廠提供原料。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攀升使得生物燃料在商業上變得可行,是各國大力發展生物燃料的主要原因。巴西目前乙醇的售價折合成油價約合每桶25美元,遠低于目前的原油價格。在美國和西歐,由于農作物種植季節比巴西等熱帶國家短、農作物產量低和工人工資高等原因,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在每桶50美元左右,但也明顯低于目前的原油價格。另外,美歐對生產生物燃料提供大量政府補貼,如歐盟向種植“能源作物”的農民提供每公頃45歐元的補貼,也刺激了生物燃料的生產。
新技術的開發則使生物燃料生產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原料供應問題。目前生產生物燃料大多使用的是糧食,如玉米、大豆、油菜籽、甘蔗等等。專家估計,不管是美國還是西歐,如果使用目前的農產品為原料和現有技術,要使生物燃料占到運輸用燃料的10%,就要拿出40%的耕地來種植“能源作物”。不過,如果使用商業上已經可行的一種基因工程酶,就可以用植物來生產乙醇。加拿大一家公司去年秋天已建成首家使用麥稈生產乙醇的商業化工廠。英荷殼牌
石油公司已向這家加拿大公司投資4600萬美元,用于建設一個規模更大的工廠。新工廠2008年投產后可年產20萬噸乙醇,估計成本僅為每加侖1.3美元。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寶鋼礦砂堆場披上綠色保護膜
上一篇:
關注:SAF污水處理技術進入中國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