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政協科技成果展示廳,一座一尺多高的“維納斯”雕像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好奇的目光:這座看上去潔白、光滑、惟妙惟肖的雕像,居然是用陳腐垃圾做成的!
這個化腐朽為神奇的“魔杖”就是上海天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獨創的“t-n”垃圾資源化通用新技術。這個技術根據垃圾、尤其是陳腐垃圾中的復雜成分,通過物理化學處理、殺菌消毒、加入組合物料和催化劑,再經生化處理后,注模加壓凝固成型,便可生產出各類無放射性、無污染的潔凈建材。
尤其可喜的是,用陳腐垃圾生產的這種潔凈建材還將被賦予更高的藝術價值,天南公司將與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簽約,共同開發城市雕塑工藝美術系列產品。天南公司將利用“t-n”專有技術將陳腐垃圾加工成工藝制品的原料,并將該公司的青浦工廠作為美術工藝系列產品的生產基地和科教培訓基地;而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將充分發揮高校工藝美術設計、開發的優勢,開拓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工藝美術系列產品,并幫助天南公司包裝設計新型建材產品的外觀形態,提升“t-n”技術產品檔次。
“當上海市產學研協調辦公室第一次向我們推薦這種垃圾做的材料時,我還以為他們在開玩笑,怎么也不肯相信。”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藝術系副教授戴元亭說:“直到我看到他們送來的樣品,并實地進行了考察,才感到這確實是一件雙方可以互補的好事,不僅成本低、市場潛力大,還能促進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垃圾的完全利用堪稱一個世界級難題。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都被垃圾“圍城”,僅上海就有超過100萬噸以上的垃圾堆場80多座,另還有2000座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場,僅上海寶山一個區就有垃圾堆場174座,占地面積達420多畝。此外,上海每年還新產生垃圾500萬噸以上,并每年遞增5%。
“當前,國內外在大規模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技術方面,主要有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堆肥和垃圾衛生填埋三大類型。”上海市容環衛行業協會信息部主任郭乃順介紹說:“目前,上海每天產生絕大部分的垃圾還是采取衛生填埋的方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進行焚燒發電和堆肥。”
由于垃圾焚燒發電投資巨大、動輒幾億元,很難在全國普遍推廣,而垃圾堆肥工藝過程中也有殘留物產生,至于垃圾衛生填埋則可能對地下水產生嚴重污染,一噸垃圾能污染五噸地下水,因此也不宜在城市附近進行。
天南公司發明的“t-n”技術作為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的一項高新技術,無疑為我國解決垃圾“圍城”問題開辟了一條新路。作為一家民營的高科技公司,天南公司發明這項技術用了20多年時間,當2003年終于將這項技術推向市場時,卻沒有人肯相信。在舉步維艱、瀕臨倒閉之際,上海市政協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伸出了援助之手,為他們請來院士、權威專家做技術鑒定,并作為科促會的重點項目大力推廣,目前,全國已經有十幾個省、市的環保、城管部門和企業對這個項目表示興趣。
長江三峽庫區周邊每天要產生350噸的生活垃圾,不僅直接影響了水庫的水質,而且隨長江東流將影響更多地區,當地政府十分頭痛。通過上海市政協科促會的牽線搭橋和多方推介,重慶三峽庫區目前已準備投資1900萬元,與上海天南公司合作在重慶市萬州區建設一座日處理垃圾50噸的樣板廠,以后將逐步擴容,以爭取在短時間內將庫區的陳腐垃圾全部進行資源化處理,而生產出的建材和筑路材料將用于三峽移民安置工程。
連續兩次就“固體廢棄物――陳腐垃圾再生利用”課題提交政協提案的上海市政協委員林真意算了這樣一筆賬:若將我國現有的陳腐垃圾就地處理,化廢為寶,制成建材用于填坑、鋪路、路基等用途,還可彌補我國水泥等資源的不足。按每噸垃圾建材可替代1.5噸相關建材計算,每年可節約2.1億噸建材;若按每噸建材需耗用2平方米土地計算,每年可保護土地4.2億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