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黃姜產業多年的污染控制技術難題被湖北省科技人員破解,黃姜加工皂素的工業流程可望實現清潔生產。6月26日,“黃姜皂素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及示范工程”在竹溪縣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項目驗收和專家鑒定。
????國土資源部張宗祜院士、吉林大學林學鈺院士等10多名省內外專家參加了驗收和鑒定會。專家認為,該項目總體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創新性強、實用性高,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能夠產生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十堰是我國黃姜的重要產地,但黃姜提取皂素過程中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高濃度酸性廢水,嚴重制約了黃姜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威脅著“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水源地的安全。2004年5月,湖北省將“黃姜皂素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及示范工程”列入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牽頭的5家單位組成的投標聯合體一舉中標進行研究開發。
????黃姜皂素清潔生產新工藝,在竹溪縣建成了年產50噸皂素的示范工程,并投入生產運營。有別于傳統工藝的是,該工藝在酸水解前實現了黃姜中淀粉糖的有效分離,減少了生產用酸、用水量并進行了回收利用,從而使污染總量削減到傳統工藝的四分之一左右。
????據測算,使用這種新工藝后,黃姜皂素回收率平均水平提高了21%,鹽酸用量減少65%,并全部回收再使用;水的循環回用率超過85%,末端廢水經處理后實現達標排放或生產回用。
????據介紹,新工藝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將黃姜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將黃姜中淀粉轉化成淀粉糖產品、纖維素制成有型燃料、皂甙轉化成皂素,產生了新的經濟效益。黃姜加工產生的副產品淀粉糖一年相當于節約糧食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