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讓廢秸稈“變廢為寶”屢見不鮮。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的專家們把廢秸稈又改造成了一個新寶貝,讓秸稈增添了一個新本事。他們首創的以廢棄秸稈等廢棄物為原料的“生物治污”新成果復合型生物絮凝劑,高效、無毒、綠色環保。
????該項目立足于利用廉價的秸稈類纖維素生物質和生物制氫殘液作為制備生物絮凝劑的原材料,設計出二段式發酵方法,確定了適合產業化的工藝流程和最佳的發酵參數。通過有效的產絮菌篩選和復配方案,構建出復合型高效產絮菌群f2、f6。同時,確定了制備復合型生物絮凝劑的最佳發酵工藝條件,為生物絮凝劑的工業化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6月21日,由哈工大市政學院博士生導師馬放、任南琪教授主持的哈爾濱市科技攻關項目———“復合型生物絮凝劑的產業化研究”,通過鑒定。
????目前,絮凝劑被廣泛應用于給水處理、廢水處理、制藥工業、食品工業和發酵工業等行業,但常用的絮凝劑在使用過程中都存在著不能或難于被生物降解,還存在二次污染。鑒于上述問題,開發高效、安全、無毒、無二次污染的絮凝劑已大勢所趨。
????生物絮凝劑是利用生物技術對微生物進行發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種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凈水藥劑,具有對環境友好、對人體更安全的特點,是典型的綠色水處理劑。生物絮凝劑的開發成為國內外新型水處理劑研究開發的熱點。
????馬放、任南琪領導的課題組自1997年起就展開了生物絮凝劑的研究,并被列為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為了使該項研究成果盡快實現產業化,哈爾濱工業大學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復合型生物絮凝劑的開發列為重點開發的產業化項目。
????數字顯示,我國每年秸稈近6億噸,但利用量卻不到總量的20%。以秸稈為原料的復合型生物絮凝劑的大規模投產可以將每年秸稈的利用量提高到總量的60—80%,預期將秸稈的資源利用率提高3倍,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據預測,我國水處理藥劑市場對絮凝劑的年需求量約為150—200萬噸,年銷售額在20—3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