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2006年6月14日),三集裝箱塑料粒子從俄羅斯的羅斯托夫市運到蕭山杭州佳妮紡織有限公司。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時候,這些遠渡重洋而來的“垃圾”對“佳妮”公司來說就是“黃金”。今年這家公司將從國外購買一萬噸的廢棄塑料垃圾,加工成滌綸短纖維后產值將超過億元。
??? “佳妮”在三年前看到這一商機。生活中的塑料瓶越來越多,有的沒有處理好就成了污染環境的垃圾;另一方面石油價格牽動國際經濟的神經。于是,佳妮公司從事起讓一般企業不屑的“垃圾”生意。
??? “其實垃圾里面有黃金呀!”總經理孫林泉笑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只可樂瓶賣給收垃圾的是0.1元;收垃圾的小販再賣給廢品回收站;回收站再以5000元/噸至7000元/噸不等的價格賣給“佳妮”公司。“佳妮”公司把可樂瓶清理粉碎,再洗干凈后加熱拉絲,成為滌綸短纖維,售出的價格達到9500元/噸至9600元/噸。而生產滌綸短纖維的原材料聚酯切片的售價就高達11000元/噸,可見資源回收再利用,既環保又經濟,這符合我國目前大力提倡的循環經濟。這些短纖維用于服裝、玩具、沙發等填充物,目前市場上供不應求。
??? “佳妮”目前擁有一條長300米、國內先進的大型回料紡滌綸短纖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1.5萬噸。為了收到盡可能多的“垃圾”,“佳妮”在廣東、江西、安徽等10個省設立了廢品收購點。這還不夠,“佳妮”又放眼國際,2005年6月投資350萬元在俄羅斯開辦了收購公司,目前已經運回了500多噸塑料粒子。
??? 垃圾里能掏到這么多的“黃金”,“佳妮”又從再加工,轉向國際貿易。最近,“佳妮”與阿根廷的兩家公司合作,阿根廷公司在國內收購廢棄塑料瓶,把2000噸塑料碎片賣給“佳妮”;“佳妮”生產成短纖維后,再銷售給阿根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