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起,投資1.2億元的煙氣生物脫硫項目在宜興協聯熱電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國內成功實施的第一例煙氣生物脫硫,在全世界也不多見。國家環保總局技術顧問、經濟政策中心研究員、首任污控司司長王漢臣在目睹和追問了該項目運行的諸環節和相關數據后,感慨地預言:“這是中國熱電企業脫硫的一次技術革命。”在線監測數據不容置疑:5月4日起,宜興協聯一臺480噸/小時的熱電煤爐接通新建成的生物脫硫設施,經20多天運行,煙氣平均脫硫率達到95%以上。煙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從1500毫克/升降為100毫克/升,每天約57噸硫從廢煙氣中脫離出來,成為可以循環利用的高品質原材料。
????這種把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經過處理重新提取單質硫的做法,就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生物脫硫技術。但因其反應過程中需要活性菌種的參與,技術要求較高,投資較大,因此國內一直沒有企業涉足。記者了解到,生物脫硫的關鍵大體分為三步化學反應方程式,即先把企業排放出來的高污染煙氣接入吸收塔,使二氧化硫與堿性溶液反應轉化為亞硫酸鹽、硫酸鹽;接著,在厭氧環境下,亞硫酸鹽、硫酸鹽通過活性生物菌種反應還原成硫化物;硫化物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作用轉化為單質硫。
????生物脫硫的“革命性”意義體現在三步化學反應的末端。為宜興環保模范城市考核驗收而來的國家環保總局技術顧問王漢臣說,中國熱電企業采用的傳統石灰石脫硫法,實質是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轉化為固體石膏,而脫硫石膏再利用的價值不大,事實上又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脫硫則把空氣中二氧化硫污染最大限度轉化為利用價值極高的單質硫,實現了資源的回收再利用。
????宜興協聯總經理宗偉剛用實踐中的數據印證了這番理論。按宜興協聯420兆裝機容量計算,每年企業用煤150萬噸,如果用石灰石脫硫,每年需耗資350多萬元購買碳酸鈣,因此產生的脫硫石膏達5萬多噸,既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又要出資解決其堆放、運輸問題;如果用生物脫硫,情況就完全相反,150萬噸煤可以回收近萬噸硫磺,無論是出售還是檸檬酸廠自用,收益均達500-600萬元,而其間運行費用卻很低。顯然,僅此兩項每年就可為企業節省資金近千萬元。
????一項革新技術同時成就了循環經濟的產生。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在生物脫硫的厭氧反應階段,協聯自辦的檸檬酸廠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成為必不可少的營養劑,目前按一臺煤爐的脫硫需求來看,每小時30噸有機廢水得以利用,如果企業7臺煤爐滿負荷運轉,這套脫硫設備每天可以“吃掉”2000多噸工業廢水,而這一反應過程把廢水中的cod濃度從12000毫克/升降到600毫克/升。事實證明,“檸檬酸廢水脫硫———單質硫回收再用于檸檬酸生產”的環型經濟鏈已經形成,生物脫硫技術的成功運用,把檸檬酸和熱電兩個不同行業納入了循環經濟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