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廠越多,土豆越好賣;但土豆越好賣,河水就越臭”,隴西老百姓這樣描述自己對當地支柱產業洋芋產業的矛盾心情。富了地方經濟,卻給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這是長期困擾洋芋淀粉業的一個怪圈。近日,這一怪圈被隴西一私營企業——甘肅凱龍淀粉公司打破。
????環保硬件設施滯后、污水隨意排放是洋芋淀粉加工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加之洗薯環節的高耗水,使隴西在享受“土蛋蛋”變成“金蛋蛋”的實惠的同時,也承受著環境污染之痛。位于隴西縣文峰鎮三十里鋪,由隴西縣清吉洋芋開發公司和荷蘭堅利瓦國際集團于2005年投資興建的合資企業甘肅凱龍淀粉公司,針對行業環境污染之弊和隴西干旱少雨的實際,在建廠之初就高度重視環保問題。公司斥資758萬元,引進德國先進的厭氧生物基因固液分離污水處理成套設備,建成了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使公司年產3.6萬噸的馬鈴薯精淀粉生產線成了我國第一條環保型精淀粉生產線,徹底解決了洋芋淀粉加工業的水污染問題,節約了水電資源,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據了解,整套設備投入運營后,設計日處理污水720噸,年處理污水18萬噸(按250天年工作日計算),處理后的水質能達到《農田灌溉標準》,可以進入循環水系統,做鮮薯加工環節的洗薯用水。經估算,正常年可為企業節水16.2萬噸,節電64.8萬千瓦,全年可為企業生產節約成本約90多萬元。
????據隴西縣環保監測站一位負責人介紹,凱龍淀粉公司污水處理設備上馬后,污水基本達到了零排放,實現了循環利用,這在十年九旱、水資源匱乏的隴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整個行業內有積極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