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資源短缺和環境承載能力脆弱,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大瓶頸。據權威統計,去年全國冶煉行業產生廢渣達2億噸,其中進行資源化利用的約占4%,大量廢渣不僅占用土地、污染環境、而且浪費資源。目前發達國家廢渣資源化利用已高達97%,我國已經將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制造業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扶持項目。
????“江蘇科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冶煉廢渣資源化再利用技術與成套設備的開發項目,打破國外技術裝備在冶煉廢渣資源化利用產業中的壟斷,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備批量生產條件。”省科技廳今年第68號科技成果鑒定書上這一結論令人怦然心動。
????廢渣利用,亟待破解的環境難題
????[新聞背景]7月4日,省委書記李源潮在鹽城考察時強調,經濟發展要堅持環保優先。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江蘇冶煉廢渣約800萬噸,并呈逐年增長趨勢,廢渣資源化利用成為保護環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大難題。
????[專家觀點]中國建材經濟研究會專家趙介山分析,目前我國工業廢棄物排放總量已達10多億噸,2005年僅冶金行業產生的廢渣就達2億多噸,這些廢渣除少部分作路基和生產簡單混合材料外,大部分被堆置或填埋。其實,這些廢渣蘊含著極大的利用價值,如通過處理改善或改變其理化性能指標,就能變成性能優越的工業添加劑或參合物,這完全符合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導向。據了解,目前國內外處理礦渣的工藝仍停留在立磨、輥壓、球磨機加工水平上,存在著投入大、電耗高、精度低、二次污染等問題。
????南京大學環境工程學院院長鄭正教授認為,江蘇是典型的經濟大省、資源小省,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能耗降低20%、“三廢”減少4%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壓力很大。其中,廢渣治理就是一大難題,占地、污染、處置等方面的困難和矛盾越來越大,對工業廢渣的消納應用既成了一個社會經濟問題,也成了一個技術難題。
????變廢為寶,江蘇“科行”攻克技術難關
????[新聞背景]今年3月18日,鹽城江蘇“科行”公司“冶煉廢渣資源化再利用技術與成套設備的開發項目”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省科技廳、鹽城市科技局、南京大學等單位權威人士組成的專家組鑒定結論認為,該項目集物料烘干、擠壓粉磨、高效選粉、集中除塵、智能化控制為一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觀點]江蘇“科行”董事長、中國建材工業研究會水泥專家兼環保學組組長劉懷平介紹,大部分工業廢渣經過再處理后在其它工業產品中具有一定、甚至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以水泥工業為例,工業廢渣粉磨后再利用可以起到三個作用:活化效應,加快反應速度;填料作用,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改善性能,強度成倍提高,可生產耐磨、耐腐蝕的特殊性能混凝土。該公司依托武漢理工大學和鹽城工學院的科技優勢,從節能環保目標出發,將多項相關先進技術有機結合,優化集成,開發成套新型技術與設備,形成投資低、高效低耗的超細粉制備系統,這個項目集26項專利于一身。今年初,“科行”已完成一套年產10萬噸的冶煉廢渣資源化成套設備的樣機制造和試驗性生產,目前已經進入中試階段。牡丹江水泥集團、武鋼華新水泥公司試用該設備后效果明顯,新疆庫爾勒水泥廠試用該樣機后,水泥質量大大提高,用此技術生產的特種混凝土被青藏鐵路工程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