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市政協主席、園區工委書記王金華,分別會見了吳曉青及與會代表。
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是我國適應歷史性轉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要求以科技創新促進歷史性轉變,以科技進步帶動環保事業跨越式發展。2007年,我國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快了環境科技能力和科技協作平臺建設;全面啟動實施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充分發揮了該專項對節能減排的科技支撐作用;積極適應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控需要,加快推進了國家環保標準體系建設工程,推進了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等等。
副市長譚穎在會上介紹了我市大力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的主要做法。近年來,我市將環保科技目標納入全市科技發展規劃和環保工作計劃,實行目標考核;切實加大了環保科技投入,蘇州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近1億元作為污染防治資金和獎勵金,其中1000萬~1500萬專門用于環保科研、新技術推廣;加大了關鍵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通過推進國家863計劃?“蘇州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項目,有效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積極開展了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如廢紙造紙“零排放”清潔生產技術,實現廢紙制漿造紙過程中廢水的“零排放”,研究應用廢紙、印染、電鍍行業廢水的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等新技術;積極建設環保科技平臺,先后建立環境保護工程咨詢評估中心、市循環經濟推廣中心、環保產品技術交易中心、環保產業協會,促進環保技術、信息、人才交流,2007年環保產業園的總產值達80億元,全市環保產業產值超過620億元;以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為抓手,發揮環保科技的引導、支撐作用,努力拉長產業鏈,不斷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減少區域污染排放;全面推廣應用高新技術,提升環境監管能力,實現了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市、區全面聯網,所有飲用水源地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主要水質指標實現自動監測,市區初步建成覆蓋水、氣、聲污染源的立體自動監測與預警網絡,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加強了環保與科技、水務、市政公用等部門的協作,努力構建環保、氣象、水務、安監等部門信息共享、平戰結合的環境監測長效機制,提升環境預警能力。
會上,公布、頒發了2007年度環保科技獎;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環保部門的代表、環保科研機構和院校的代表等,進行了大會分組討論。今天,江蘇省環保廳、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等將交流環保科技創新的有關經驗。與會代表們還將實地參觀考察蘇州工業園區的一些環保科技和生態建設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