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訊 國慶節前夕,隨著新疆輪臺縣境內一口油井上空燃燒了數年的火焰徐徐熄滅,塔里木油田最后一批終日燃燒的“天燈”宣告熄滅,原本被放空燒掉的天然氣經過集中處理,最終將進入千家萬戶。
所謂“天燈”,是指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新疆塔里木盆地各油田為保證安全生產,把難以收集利用的伴生天然氣點燃排放到空中,這些不分晝夜燃燒天然氣的排氣煙囪,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天燈”和“火炬”。
天然氣放空燃燒,不僅浪費了資源,也污染了環境。據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測算,每盞“天燈”每天燃燒天然氣的價值接近一輛中檔轎車。在塔里木盆地,每年被浪費、放空的天然氣多達7億多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3.5億元,同時還向大氣中排放140萬噸二氧化碳。
從2005年開始,塔里木油田利用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契機,開始實施放空天然氣回收和利用工程。經過3年持續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攻關,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成了完整的天然氣回收網絡,形成年回收天然氣5億立方米的能力,每年可以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00萬噸以上,并為塔里木油田帶來超過3億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