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PM2.5(細顆粒物)分論壇在貴陽舉行,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等部門的環保專家就“PM2.5危機”展開探討,專家們表示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PM2.5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環境保護部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表示,要講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作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的主線,全面檢驗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加速空氣質量改善進程。(7月21日中國新聞網)
面對“中國已成世界上PM2.5污染最嚴重地區”的現實尷尬,我們不得不警醒,也必須要拿出有效的措施來應對PM2.5污染。也許霧霾天氣不會像非典、病毒等迅速奪走人的生命,但城市的空氣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呼吸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水平。自2011年起,許多地區天氣受到霧霾影響,一時間霧霾、PM2.5成為了網上的熱詞。6月28日,北京天壇祈年殿籠罩在霧霾中,據氣候專家介紹,北京今年6月份18天的霧霾日數,為上世紀60年代以來同期最多。
霧霾是一種自然現象,同時也是人類活動的產物。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除了氣候異常所造成的以外,還包括一些人為的因素——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的排放。最近幾年,中國的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讓全世界矚目。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尋求進步,期望用經濟的飛速發展代替青山綠水,但是這種發展是不平衡的。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人在追求更高、更強的同時,也渴望有生活在一個天藍水藍的環境中。經濟發展不應該是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的。
目前,通過抑制高污染企業的排放和降低汽車尾氣的污染量,在短時間內可能會使環境的污染情況有所緩解。長沙市首批30臺純電動公交車于7月16日正式投入運營,純電動公交車最大的好處就是零排放零污染,相較于傳統公交車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碳約270公斤來說,這種純電動公交車是清潔的,顯然會為保障空氣質量做一定的貢獻。可以看到,各地區已開始重視“霧霾”,人們漸漸有了抗霾的意識。但從長遠來看,要改善空氣污染PM2.5的情況,亟需找到更安全、更清潔可替代的新能源。
開發新能源,不僅能夠開辟新的能源供應途徑,還能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有利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新能源都是自然賦予我們的清潔能源,要重視對新能源的開發,加快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技術成熟、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能源,盡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開發新能源的過程依然是漫長的,開發新能源沒有捷徑,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會守得“霧”散見云開。
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治理,霧霾一時能得到解決,但真正“霧”散云開還需要開發新能源。同時,環境的愛護是一種全民活動,當然也離不開全民的參與。
文/田星
?。ㄔ瓨祟}:守得“霧”散見云開,還需開發新能源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