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盧溝運筏圖》。園區利用3D等高新技術讓圖像“動”起來。 資料圖片
園區內部分路燈的光能來自儲存的風能。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上接D06版)
捌 科技
能“動”的《盧溝運筏圖》
在永定河生態文化新區規劃展覽中心,一幅元代《盧溝運筏圖》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此圖堪稱《清明上河圖》的姊妹篇,圖中心是一座11孔橋,橋欄頂端都雕刻著幼獅,橋下木筏順流而下,岸邊還有許多木材正等待捆扎成筏,兩岸店鋪林立,橋上、路上行人、車馬往來不絕,畫面技術讓人稱贊不已。
為了展現整個園區的壯觀場景,三維全景展示管理平臺應運而生,它是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一個全三維的數字園區,能夠為園博會提供一種全新的立體展示方式。
新型防偽門票
在門票防偽技術方面,采用了特種新型防偽技術及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此“包裝”的園博會門票,不僅可以讓游客簡單地辨認門票的真假,而且游客還可以手持門票自助進園,在大幅度減少檢票人員數量的同時,輕松滿足每天18萬的客流快速通過的需求。
4G技術
作為北京園博會創新項目之一,4G技術也是了解園博會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而在眾多創新成果和創意理念當中,TD-LTE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毫無懸念地將成為“科技園博”的一大亮點。據介紹,在園博會上將第一次展示第四代TD-LTE移動通訊技術。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演示網將凸顯TD-LTE“無線、寬帶、移動”的特性,借助園博會的舞臺,展示我國主導的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水平。
半導體照明
照明技術也是園博會的一大亮點,作為北京西南地區的新地標,永定塔的“夜景照明”景觀也尤為重要。園博會永定塔照明采用半導體照明新技術,主要是通過LED綠色照明256級灰度控制技術,可以說這是在古建照明中的首次綜合應用,也是在園博會中的集成應用與示范。通過燈光的二次雕琢,可以打造與眾不同的夜景景觀,將為綠色照明的理念在北京的推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功率LED燈具的256灰度控制技術的深入研究,為今后我國LED領域發展,可以提供可實施的參考。與此同時,此次集成化的智能調光控制平臺的建立,包括戶外光照度調光、時間推移控制調光、GPRS遠程控制技術和LED景觀照明的智能化控制技術,在園博會屬首次綜合應用。
■ 聲音
光伏項目有示范作用
●王瑞祥,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教授
太陽能是一種新能源,從長遠來看,光伏產業是很有前景的,一些歐美國家已經把它提升到能源戰略角度來考量,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了反傾銷調查,導致中國出口遇到了困難。中國的光伏產業如何繼續發展,需要在國家層面的引導下,充分挖掘內需潛力。北京市借園博會之機,在這里做一個光伏發電的示范項目還是很有必要的。
光伏項目的大范圍推廣,所面臨的困難一個是認識問題,以前有誤解的地方,另外就是政策層面還需要引導,除了國家投資,要鼓勵民間資本的進入,包括在光伏發電并網政策上的扶持。未來,隨著它的應用更廣泛,量大了成本也會降下來,從投資收效上來說民眾也會更加接受。
光伏項目在園博園里的示范作用,首先是讓大家認識到這個東西,感受到它和建筑物是不沖突的,它是切實可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個成功的案例。不過,由于光伏項目沒有破壞景觀,觀眾就不容易發覺到它,所以園區還需要做些宣傳,引導游客認識它。
(原標題:新技術新能源悄然亮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