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長子雖然是能源基地,但在項目建設上,除繼續延伸發展煤產業鏈外,積極轉型發展,禾能發電、康寶二期、方興現代農業等項目的落地,就最能說明問題?!?月初,記者來到長治市人口最多的縣——長子縣采訪項目落地情況時,縣發改局副局長郭志平介紹說。
長子縣是我省能源生產供應基地,煤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90%以上。為促進經濟全面發展,落實省委、省政府“項目落地年”的精神,長子縣采取積極的政策招商引資,多方引進非煤產業落地長子,總投資為2.3億元的山西禾能2×1.5萬千瓦秸稈發電項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8月2日,記者來到山西禾能發電有限公司施工現場。接連多天的雨水,使工地內滿是泥濘,但卻并沒有影響工程進度。總經理閻建國穿著大雨鞋匆匆向記者跑來。
“我們這個項目從開工建設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全方位支持,包括資金、土地和所有配套,項目建設進展非常順利?!?/p>
據了解,禾能發電是采用國際先進的生物質直燃發電設備和技術,是三大潔凈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中,唯一集生產、輸電、用電為一體優勢的生產方式,可利用大量的農、林廢棄物(農作物秸稈以及廢棄樹枝、雜木)作為發電燃料。
由于其環保效應、能源效應和社會效應,項目從籌劃初期就受到了各方支持。國家發改委再生能源處給予了特別支持,并請專業機構對項目進行了評審,省發改委為項目審批大開綠燈,特別是長子縣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專門辦法扶持支持項目快速發展,成立了工程建設協調組常設機構,縣委書記張圣、縣長盧展明多次召開政府職能部門創優環境會議并親臨工地視察,在長子縣嵐水鄉吳村為項目征地8公頃,并為項目注入了數目可觀的資金支持。
“我們即看重了長子縣的發展環境,也看重了長子縣農業生產的先決條件。”當問及為什么企業要落戶長子縣時,閻建國回答說。
長子縣除能源基地外,還是我省優質農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有46萬畝農田種植面積。除玉米秸稈外,所有植物根、莖、葉都可作為原料燃燒發電。
按照計算,386克煤可生產一度電,兩噸秸稈可抵一噸煤燃燒量,秸稈燃燒后形成的草木灰還可生產磷、鉀復合肥,再反過來作用于農田,促進農業豐收,其社會效益非常可觀。據了解,此項目投產后,除部分秸稈回田外,該縣所有秸稈可全部被利用。
閻建國介紹,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1.8億元人民幣,一期1.8萬千瓦機組已經安裝完成,二期基建工程已基本竣工。計劃今年10月份試運行,所發電量將全部送入華北電網。
山西禾能電廠完全建成投產以后,年發電量兩億千瓦時,可實現產值1.5億元人民幣,增加當地稅收收入2000余萬元;消耗農、林廢棄物25萬噸,增加當地群眾收入5000余萬元;并大力拉動當地的運輸業,增加群眾收入。另外,由于生物質新能源電廠利用農、林廢棄物發電,無廢水、廢氣、廢物排放,屬綠色清潔能源,每年可節約寶貴的煤炭資源1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多萬噸。用發電燃燒后的草木灰,又可供新建一座年產一萬噸屬于環保型農用技術領域的磷、鉀復合肥廠。
本報首席記者 齊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