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晏磊)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規劃的《廣州市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站發展規劃》昨天公布了環評報告書公眾參與公告。報告顯示,廣州未來將建設2個燃煤熱電聯產機組、3個燃氣熱電聯產機組、16個區域式分布式能源站、33個商貿及樓宇分布式能源站。
記者發現,該規劃與今年4月市環保局提出的“燃煤零增長”思路相互矛盾。來自中大和環保NGO組織的幾位專家,均建議廣州以及整個珠三角地區最好不要再上燃煤型發電機組。
項目緩解廣州電網“卡脖子”狀態
目前廣州電力主要依靠省網供應,進入“十一五”后負荷發展迅速,電力供應日趨緊張,主干電網供電能力嚴重不足,廣州電網進入整體“卡脖子”階段。2010年,廣州220kV及以下電網電力缺口為578萬千瓦,預計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1090萬千瓦和1567萬千瓦。規劃認為,建設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站可以緩解廣州電網供電壓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電網可靠性,滿足項目建設環保規劃要求。該項目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廣州市城市發展規劃(2009-2020)》等上層規劃要求;符合廣州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規劃目標符合廣州城市可持續發展要求。
燃煤機組設在南沙和廣州開發區
規劃提出,擬在廣州市區建設2個燃煤熱電聯產機組、3個燃氣熱電聯產機組、16個區域式分布式能源站、33個商貿及樓宇分布式能源站。燃煤電廠單機裝機容量將大于30萬千瓦,天然氣電廠原動機單機容量將大于五萬千瓦,分布式能源站將采用原動機單機容量小于五萬千瓦的天然氣機組。
天然氣機組將設在3個地點:黃埔區黃埔電廠,裝機容量2×39萬千瓦;廣州西村能源站裝機容量2×18萬千瓦;增城旺隆電廠熱電一期燃煤機組改建項目,裝機容量2×10萬千瓦。
燃煤機組將設在兩個地點,南沙橫瀝熱電聯產廠,裝機容量2×35萬千瓦;廣州開發區恒運電廠熱電聯產項目,裝機容量2×66萬千瓦。
分布式能源站將設在全市各區,區域式能源站將主要設在蘿崗、花都、從化、白云、番禺、南沙等區域,而商貿及樓宇分布式能源站將主要設在珠江新城、天河軟件園、國際金融城,白鵝潭、琶洲會展中心、國際生物島、超級計算機中心、TIT產業園等核心商貿和科技產業區域。
分布式能源站加速小火電退役
規劃顯示,廣州將在“十二五”期間首先啟動一批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擬建成10個左右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站。2020年建成50個左右分布式能源站。
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設將加速廣州小火電機組的退役速度。據悉,目前廣州的小火電機組合計容量為59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7.2%,且多為單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的燃煤、燃油機組,這些小火電大多出力不足、經濟效益差、污染嚴重。
同時,“十一五”期間廣州列入關停的機組總容量為289.4萬千瓦,其中部分電廠位于城區,深入負荷中心,從電網結構上看具備較有利的位置,如廣盛電廠、廣州發電廠、油制氣廠等。因此可以考慮在退役小火電機組的廠址重新建設清潔型燃機,作為分布式能源與大電網結合,提高電力系統的供電可靠性和靈活性,并能夠節省投資、降低能耗。
項目有助改善廣州空氣質量
規劃顯示,規劃中系列項目的污染主要來自施工期和投入使用期兩個階段。
環評報告認為,規劃實施后,由于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能源站項目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不會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造成明顯不良影響,其環境空氣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對廣州整體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新建的兩個燃煤機組,恒運熱電聯產項目將削減區域主要大氣污染物SO2、NO2和煙塵排放量,分別為966t/a、644t/a和354t/a,;南沙橫瀝熱電聯產項目的實施,通過集中供熱,采用先進的環保措施和高架源排放,將替代企業現有供汽小鍋爐27臺,削減鍋爐煙塵SO2和NOX排放量量分別為489.9t/a、9377.3t/a和1014.7t/a(注:T/A即噸/每年)。
同時,規劃項目排水水質為可滿足市政污水處理廠的接管標準,因此規劃項目排水進入市政污水處理廠不會對污水廠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對于噪聲和固體廢物,環評報告建議進行相應處理,以達到環保要求。
新規劃與“燃煤零增長”相悖
廣州環保界人士在了解方案內容后表示,新建兩個燃煤機組的計劃,與此前市環保局治氣方案中不再新上燃煤機組的思路有些背道而馳。今年4月,市環保局召集電企座談,明確提出不再新上燃煤機組,并加速燃煤機組向燃氣機組的過渡,但該提議當場遭到電企集體反對。
同時,環評報告中關于所謂“零”方案分析的條目引起記者注意。環評認為,在“零”方案下,傳統能源的使用帶來大量SO2、NO2、PM10、TSP的排放,在總量控制指標下不可能騰出環境容量發展其他產業,直接制約廣州產業發展。同時,“零”方案下電力供應日趨緊張,主干電網供電能力嚴重不足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因此,“零”方案不利廣州整體發展。
對此條目,“廣州藍天行動”小組負責人陳嘉俊認為,這等于直接否定了“燃煤零增長”的思路。
對于新建兩個燃煤機組,中山大學環科院范紹佳教授認為,從環保大方向看,不僅僅是廣州,整個珠三角都不應該再上新的燃煤機組。
“雖然從理論上說,使用高技術水平的燃煤機組可以減排,但是廣州不能僅僅盯著自己的地盤。”范紹佳表示,在南沙區周邊,兄弟城市也建了不少電廠,集中排放度很高,廣州是否要在此處新上燃煤機組,須從整個珠三角的環境容量和排放總量考慮。
陳嘉俊建議,規劃應該增加燃煤總量控制的細則,制定一個無法新增燃煤的總量標準,如果要上馬燃煤項目,就必須通過其他天然氣項目來置換原有燃煤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