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衛士》劇照
《環保衛士》劇照
“你??!站著是一座青翠的山。你??!倒下是一條碧綠的河……”
優美的曲調,動人的唱詞感人至深,催人淚下。6月1日晚,一場用古老劇種聊齋俚曲演繹的現代戲——《環保衛士》在淄博師專首演成功。
聊齋俚曲是蒲松齡先生運用淄川一帶的方言土語和民歌俗曲創作的有人物、有故事情節的說唱藝術。2006年5月,聊齋俚曲被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搶救、挖掘和發展繁榮這一民間瑰寶,以王世忠老人為代表的俚曲熱愛者,于2008年7月19日成立了淄川區聊齋俚曲藝術團,積極編排演唱曲牌音樂,義務傳承聊齋俚曲。先后編排了《求罵》、《帶著奶奶做新娘》、《漁翁與城隍》等十幾塊劇目,義務演出200多場。其中《求罵》榮獲第二屆山東省農村文化藝術節榮獲二等獎,第二屆“誰不說俺家鄉好”山東地方文藝大賽榮獲銅獎和第三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三等獎,成為全省唯一的民間業余劇團獲獎作品。聊齋俚曲藝術團連續3年獲得全市優秀民間劇團,連續3年獲得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突出貢獻獎。聊齋俚曲戲也被山東省戲劇家協會認定為新劇種。
但受曲牌、題材等因素所困,聊齋俚曲傳播的范圍有限。今年,淄川區環保分局監察大隊監察一科原科長孟祥民同志被確定為全國環保衛士和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后,全國各大媒體紛紛進行宣傳,他的事跡在全國廣為傳頌。這一弘揚主旋律的重大題材,無疑為更大范圍地宣傳聊齋俚曲提供了重要契機,用淄川的俚曲演繹淄川的英模人物,讓老劇種與現代戲進行激情碰撞,無論對于老劇種的傳承還是英模人物的弘揚都具有現實意義。淄川區委書記楊洪濤專門指示有關部門盡快用聊齋俚曲填詞歌頌孟祥民的事跡。
為此,淄川區拿出專項資金,協調有關部門組織骨干力量于5月5日成立聊齋俚曲現代戲《環保衛士》劇組,計劃用一個月的時間排演,于6月1日首演,以迎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和6月9日的“世界文化遺產日”。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淄川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相房多次到省劇協聘編導、請演員,與省劇協研究劇本。棗莊市國家一級編劇李詩芳接到《環保衛士》劇本創作任務時,手頭上正在創作一部清宮戲的劇本,省劇協動員他放下手頭工作,投身現代戲《環保衛士》的創作。李詩芳一答應就趕到淄川住下來,用不到半月時間,八易其稿,修改成熟。“孟祥民的事跡對我是一種洗禮,他的精神感染著我夜不能寐,必須盡快把劇本拿出來?!崩钤姺颊f。
在劇本創作的同時,淄川區從省內戲曲界聘請了最佳導演孫洪林、張峰夫婦。此前,他們對聊齋俚曲接觸甚少,了解不多。孫洪林說:“俚曲屬于曲牌體,是民間的生活戲種,沒有板腔體,演小戲可以,演大戲難,演現代戲更難,從編劇主創人員到主要演員,都得現學現賣。應該說,俚曲排演大型現代戲是個首創。”
主角孟祥民的扮演者是省呂劇團的青年演員蓋勇,他也是初次接觸俚曲。從呂劇到聊齋俚曲,曲調不同,唱法各異,跨度不小,經常找不著調子,為此他十幾天不間斷聽俚曲唱片,費盡功夫解決了唱腔難題。為演好孟祥民,他還走訪了解孟祥民的一些言行舉止以及性格特點,努力在舞臺上再現一個真實的孟祥民。對古老劇種演繹現代人物的這一表現形式,蓋勇非常贊許。他說:“老曲唱新戲表現真善美,觀眾容易接受。能有機會表演孟祥民很榮幸?!?/p>
聊齋俚曲現代戲《環保衛士》反映的是淄川區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一科原科長孟祥民的先進事跡。舞臺主要演員七八位,群眾演員近百人,無場次分九段,時間一個小時40分鐘。劇組人員來自全省各地,五湖四海,南腔北調的演職人員匯集于此,他們的目標一致,就是邊學邊排,搶時間,趕進度,保證在5月底前完成排演任務。期間感人的事例層出不窮。作曲家73歲的楊道坤老人因勞累過度,住院帶病還堅持譜曲。為確保演出效果,劇組在保留俚曲唱腔的基礎上,還將板腔體融入其內,豐富了表演手法。經過劇組全體人員的精心打磨,用了不足一個月,聊齋俚曲現代戲《環保衛士》終于提前成型,6月1日如期首演,觀眾陶醉了,許多還感動的落淚,當晚淄博師專大學生活動中心沸騰了……
孟祥民、環保衛士、聊齋俚曲,一首百年老曲為他留下了“綠水青山葬英魂,河邊長眠守護者”的人生絕唱。
?。ㄗ筒┬侣劸W特約記者 閆盛霆 記者 于謙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