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湘潭訊昨日,湘潭岳塘區舉行竹埠港地區“退二進三”工作座談會,26家化工企業將于本月起逐步關停退出,我省重污染區域竹埠港化工園即將成為歷史。“退二進三”中的“二”是指屬于第二產業的重污染化工企業,“三”是指第三產業。
竹埠港地區現有化工企業26家,沿湘江東岸呈狹長分布,既是長沙的飲用水源上游,又有岳塘區的大片糧田,包括竹埠村、易家坪村,總面積1.74平方公里,是湘潭市的精細化工區。由于長期的化工生產,致使當地環境受到嚴重污染。該區域內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對湘江、土壤和地下水等造成了嚴重污染,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成為湘潭市及湘江下游人民群眾飲用水的安全隱患,為全省環境污染重災區之一。竹埠港地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是一個復雜艱巨的漫長過程,加快該地區“退二進三”勢在必行。
湘潭飛達化工有限公司的代表在座談會上表示,竹埠港地區“退二進三”工程對他們而言,意味著在還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就要面臨大搬遷,對一個年輕企業來說,在資金、新建廠房等方面將面臨更大難題。該代表希望岳塘區委區政府能夠扶持與幫助企業的發展,細化政府工作,讓企業在搬遷方式、補償保障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實現有序、有禮、有節搬遷。
湘潭電化集團代表說,“退二進三”策略有利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提升,集團積極響應支持。從經濟上看,盡管搬遷成本達到18億元,但通過融資、各級政府補貼等措施,集團實際負擔的資金大約在50%左右。搬遷后,集團年營業額預計將從現在的10億元增長到30億元。目前,電化集團的搬遷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展開。
岳塘區表示將盡快啟動各項具體工作,著力開展調查研究,將各企業的意見進行集中收集和消化,并出臺相關文件。本著“科學、依法、和諧、公平”的搬遷原則和“科學、合理、滿意”的補償標準,積極落實搬遷時間、搬遷去向等各項具體工作。各企業也要認真做好各個時期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始終抓好安全生產不放松,繼續做到達標排放,并合理計劃關停之前的生產安排。
國務院于去年批準《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涉及湘江流域8個市,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被明確為7大重點整治區域。記者李志宏 通訊員胡芙
[相關鏈接]
并入岳塘經開區,10年將建成新城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湘潭市針對竹埠港地區制定了“退二進三”策略。岳塘經開區規劃范圍拓展到33.36平方公里,將“竹埠港”并入岳塘經濟開發區,其開發建設享有省級經開區政策;搭建市級投融資平臺,成立竹埠港重金屬污染治理投資有限公司,為污染治理和興建現代物流業等第三產業提供資助。
昨日的座談會明確了竹埠港區域內現有化工企業“一年關停”和“五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十年建成竹埠港新城”的目標;以“退二、治污、進三”為主要路徑,突出規劃引領和政策扶持,有序推進該區域企業搬遷退出、居民集中安置、環境綜合整治、產業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建設等工程;力爭通過5至10年的時間,將竹埠港及其周邊地區建設成為中南地區重要的物流產業基地、“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和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記者李志宏 通訊員胡芙
[相關新聞]
株洲年底前完成清水塘重污染企業關停
株洲市政府近日召開的“一江四港”綜合整治市長專題辦公會議透露:上半年,“一江四港”綜合整治工程中的景觀建設、重金屬治理等各項工作要快速推進;年底前,株洲市要完成清水塘地區嚴重污染企業和“一江四港”禁養區范圍內畜禽養殖業的關停工作,完成建寧港流域洗水、印染企業關停搬遷,啟動楓溪港整治等工作。
株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志剛表示,“一江四港”好比城市的血管,“一江四港”綜合整治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大事,全市各部門要對照目標任務,堅持規劃優先、“兩型”理念、市場運作,進一步加快規劃工程設計、審批速度、落實優惠政策,全力推進綜合整治工作。譚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