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金城“走班族”之現象
也許因為堵車、因為減肥、因為鍛煉身體、因為響應低碳生活,總之在各種因素的背后,時下,金城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將步行上班作為一種鍛煉方式,不知不覺成為時下最流行的“走班族”。
王敏 29歲 國企員工——避免堵車放松心情
在加入“走班族”之后,市民王敏發現了步行上班的很多好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放松心情,避免了以前因為堵車而變壞的壞心情。王敏的家距離單位步行大約40分鐘,以前開車上班反而很不方便,特別是在下班時間,紅綠燈多、車多,道路擁擠堵塞,原本十分鐘就能到達的路程,卻要用很多時間,急性子的她心情也莫名煩躁起來。而步行就自由很多,不用排隊等紅綠燈,自由穿梭在林蔭小道上,心情自然會放松不少。
郭興明33歲 企業職工——節省開支緩解壓力
“自從我正式開始了‘走班’生活。”作為一名“走班族”的新人,郭興明坦言,他開始“走班”的初衷完全是因為到處堵車,油價又越來越貴。
他說,走班以后,節省了以前每天20元左右的油費,雖然剛開始覺得很吃力,但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后,就慢慢適應了。而且,這還是一個釋放緊張、減緩壓力的好方式,自己大腦的思維也由于鍛煉而變得更清晰、更活躍,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郭興明感觸很深。
閆先生 42歲 林業部門工作——強身健體消除疲勞
3年前,閆先生便擁有了私家車,這幾年隨著體重的不斷上升,疲乏感也越來越加重,經常一動就出汗,總覺得渾身沒勁,明知道是缺乏鍛煉,可運動鍛煉仍停留在嘴上,直到一次體檢,中度脂肪肝才讓他痛定思痛,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正在興起“走班族”,這讓閆先生下定決心開始了“走班”,可這無奈之舉卻一不小心“走”上了癮。從起初走1個小時才到單位,現在已控制在40分鐘之內,最讓人欣慰的是,原來的高血脂降了不少,中度脂肪肝也變成了輕度,體重也下降了近20斤。
唐慧敏 27歲 小學老師——健身減肥增添自信
說起家住民主西路的小學老師唐慧敏的“走班”經歷,可以說代表了時下不少女性的“走班”原因,那就是減肥。其實,唐慧敏并不算很胖,身高1.65米的她體重不到120斤,但是,“減肥”是女人永遠的話題,唐慧敏曾經嘗試著買了一臺跑步機,無奈老是會偷懶,減肥效果完全沒達到。有一天,唐慧敏在五泉山車站沒有趕上公交車,便步行去上班,發現步行到單位的時間和擠公交的時間相差沒有多少,“同樣是走路,為什么不能走路上班呢?”興致一來,她和一名同事相約開始了“走班”。每天從民主西路走到鐵路新村附近,單程需要走30分鐘左右,漸漸地,唐慧敏從以前的揮汗如雨走到現在的健步如飛,每天往返兩趟,回家出一身汗,沖個澡,心情無比暢快。在堅持了半年多以后,唐慧敏欣喜地發現自己的體重下降了8斤,“省去了去健身房的錢,又很好地鍛煉了身體,看到我‘走班’走出來的健康和減肥效果,單位里愛美的其他女同事也心動了。‘走班’讓我的生活充滿了自信!何樂而不為呢?”
劉濤 35歲 政府公務員——怡然自得其樂無窮
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劉濤加入到“走班”一族源于一次偶然的機會,且讓一直以來喜歡戶外運動的他,深深地喜歡上了“走班”。
去年7月份,家住市民廣場附近的劉濤起得特別早,覺得時間充裕,就決定走路上班。沿著濱河路徒步行走,空氣中撲來淡淡的青草味,迎面吹來陣陣微風,沿途看著早起晨練、唱歌的人們,腳步不由得輕快起來。從那次無意“走班”后,劉濤喜歡上了這種輕松自由的上班方式,每天提前半個小時起床,走路上班。下班后,還是選擇步行回家。在行走中,總結一下當日的工作,計劃一下次日的生活。順路在菜市場買菜,回家和家人共享愉快的晚餐時光,真的是其樂無窮。
本報記者 李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