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油價上升和高鐵的影響,2012年上半年航空公司業績負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CFP供圖
4月10日,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所著《中國電力與能源》一書在北京首發,該書首次提出“大能源觀”概念,闡釋了電力在能源戰略中的中心地位。劉振亞在書中提出:“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電力在其中居于中心地位。制定實施能源戰略,促進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應堅持以電力為中心。”
這一說法引來各界專家的熱議。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對“以電力為中心”的說法表示贊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表示,能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中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書中提到‘要鼓勵電力消費’,因為我們電力在一次能源使用效率上是高的,多用電等于減少排放”。
電力在能源戰略中的地位
近年來,全球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國內煤、電、油、氣、運緊張局面反復出現,生態環保形勢日趨嚴峻,以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為標志的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不斷孕育發展,電力在能源發展中的中心地位更加凸顯。劉振亞認為,解決能源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能源發展方式轉變,關鍵在于電力。
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表示,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角度考慮電力能源問題,“該書從能源的產業鏈、能源的政策、能源的市場角度來看,是對能源發展非常完整的思考,對我們進一步制定國家能源發展方略將起到積極借鑒作用”。
能源戰略以電力為中心,是指制定實施能源戰略,推進能源發展方式轉變,要立足我國煤炭儲量大、可再生資源豐富、油氣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順應全球能源發展趨勢,把電力平衡作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撐點,把發電作為一次能源轉換利用的重要方向,把電網作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礎平臺,把提高電氣化水平作為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的根本措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坦言:“放開兩頭、監管中間,形成多買方和多賣方的電力市場,這個說法我們10年前就耳熟能詳,但是我覺得對于電力體制改革方向性問題,后來存在著爭論,認識不盡一致,在這個時期把電力體制進一步改革的思路又提出來,加以強調,同時,把電力行業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這樣的問題,又放到電力體制改革大背景下考慮,電力體制改革既堅持了方向,又賦予新的內容和特點?!?/p>
終端能源消費的電能替代
2009年電能占世界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為17.3%,比1980年上升6.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煤炭和石油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分別降低了3.2和3.7個百分點,世界主要國家的電氣化水平都呈不斷升高趨勢。
我國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達到21.3%,但還低于日本5個百分點左右。同時,我國煤炭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較大,2010年達到44.0%,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較高,電能消費比重上升的空間較大。
周孝信表示,能源輸送體系的建設值得關注,在輸煤輸電的問題上,他建議提高輸電比例。“我覺得將來西電東輸、或北電南輸這個量還是會很大的,我們以前曾經想到30年、40年后逐漸減少,后來發現不對,這個數字在繼續增加。因為我們人均用電量還比較少,現在大概人均3400度電,而美國是人均1萬多度,發達國家幾乎是人均七八千度?!彼J為,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西部能源必須要開發,即便西部將來自身發展需要更多的電力,相當一部分還是要輸出。
劉振亞也在書中提出,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之間作為工業原料時的相互替代作用比較明顯,但在其他很多重要領域,電能也可以對這些化石能源產生替代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認為:“把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聯系起來,并且強調煤炭作為一次能源的關鍵,電能作為二次能源的關鍵,從保障電力角度拓展大能源觀點,這對于能源協調和優化將起到重要作用?!?/p>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及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認為,《中國電力與能源》一書里清楚講到西方發達國家已處于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階段,消費領域對于電力需求、投資領域對電力需求和生產環境對電力需求基本平起平坐,“即便將來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以后,消費增長很大程度上還依賴電力能源,這對于短期投資結構、長期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以及能源消費都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歸根結底要發展堅強智能電網
劉振亞認為,電網建設投入不足導致我國特高壓和配電網“兩頭薄弱”問題突出。一方面,從能源基地至負荷中心的大規模、遠距離、高效率輸電通道建設嚴重滯后;另一方面,配電網結構不合理,供電能力弱,“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供電可靠率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快發展“一特四大”戰略,即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設,實施輸煤輸電并舉,促進大煤炭、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資源發電基地的集約高效開發,實行大規模、遠距離輸電和全國范圍優化配置能源資源。
在彭華崗看來,近些年,能源行業“走出去”的企業也在不斷地增多,但是客觀地說,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我國企業還有差距,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去爭取各方面國家政策支持,加速培育大企業、大集團。他表示,“一特四大”戰略是國家電網根據我國特有的國情提出來的,“奧巴馬來中國,回去也講智能電網,這是中國創造的,在國際上也有很大影響”。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一特四大”戰略是個全新的視角,這個可能有爭議,無論爭議如何,這個戰略的基本思路是將傳統的被動保障電力供應產業鏈輸配端職能變成主動參與資源配置、技術創新、環境空間配置等,“我希望今后更多的能源行業,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從國家整體環境資源配置、能源資源配置、技術創新等方面,主動參與國家能源建設,保障能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