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濟南消息(實習生 陳心如 高曉龍)忙趁東風放紙鳶。天氣轉暖,省城“大客廳”泉城廣場上空的風箏漸多,但是記者在滿天的風箏里看到一個格外奇特的風箏,因為它是用廢塑料袋和吸管等垃圾物品做成的。雖然材料不值一文,但是和買來的風箏比,毫不遜色。
這只“垃圾風箏”的主人是一位姓楊的大爺,他幾乎每天都會來這放風箏,“十幾歲就開始放了,慢慢的就喜歡上了這個,我不僅喜歡放,還會琢磨著自己做呢。”說著,楊大爺就自豪地從自行車后座拿出了一個自己親手做的風箏給記者看。這是一只黑色的“鴿子”,紅黃相間的胸脯,雙翼展開,栩栩如生。不過這只風箏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制作風箏的這些材料都是取自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用的垃圾物品,風箏的翅膀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丟棄的黑色塑料袋,風箏的骨架利用廢舊涼席的竹篾,骨架的連接口是喝豆漿時剩下的吸管。
像這樣的作品,楊大爺還有很多,隨后他又給我們展示了一只靈巧的“燕子”。他告訴記者:“我也會利用廢舊的紙做一些風箏,這些材料很容易就能找到,也環保啊,我自己做著也開心,天氣好的時候就拿出來放放試試,還能鍛煉身體、調整心情。”
作為一個風箏迷,楊大爺也希望大家春天都能走出家門。如果大家喜歡的話,他還可以教你用一些廢棄物品做一只能飛起來的“垃圾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