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興文 劉眾 吳德群
帶著對深圳新能源產業特有的感情,也是帶著一種還愿的心情,康飛宇最終選擇到深圳任職。
他的職位是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這樣的職位只是行政職務,看上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只要對他背后的團隊稍加研判,得到的是對一個專業教授的敬意。
“我愿意在深圳一直干到退休。”康飛宇是清華大學的教授,研究方向為先進電池和材料,在深圳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對深圳產學研氣氛非常滿意。10多年來,他一直活躍于深圳及珠三角新能源產業,前后來了100多次,對這一帶的產業了如指掌。他曾每年都到珠三角一帶的電池廠商進行調研,甚至深入到企業中做專門的科研指導。也正是緣于此,東莞新能源等一批企業,在清華大學專業實驗室的支持下,從當初不被人關注的企業,一夜之間成為業內的翹楚。
談到廣東省首批引進的12個創新團隊——能源與環境材料國際創新團隊,康飛宇說,“深圳需要各種形式、行之有效的產學研聯盟。”他認為,華為等深圳本土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基礎研究,但是,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遠遠不夠,還需要產學研聯盟提供更多支持。因為,省部產學研聯盟可以探究產業最新發展趨勢,為企業提供戰略指導,同時產學研聯盟可以就專業技術進行共同攻關,并把基礎研究通過企業轉化為產品,轉化率高。
他特別提到,新能源領域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其中動力電池將充滿挑戰與機遇。如果單靠一個企業或一個研究機構,顯然無法實現產業的重大突破,而聯盟成員共同面對問題,共同技術攻關,將會更有機會實現技術的突破。目前,先進電池與材料省部級產學研創新聯盟,成立了新能源技術轉化中心,更多的實驗成果運用到中試,進而形成可靠的原創技術。
在康飛宇看來,盡管美國目前在動力電池領域處領先地位,但全球廣闊新能源車市場以及正在崛起的“中國力量”,讓中國科研機構和企業分一杯羹。他透露,目前先進電池與材料省部級產學研創新聯盟正在研發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取代傳統材料。
對當下的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康飛宇充滿期待。不過,他認為,受到當前電動車性能、充電設施等的制約,新能源電動車的推廣不快。但他相信,到2020年,當一些技術瓶頸得到破解時,新能源汽車可望迎來春天,滿街可見新能源車將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