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軍區某環境監測站女博士鄭佩娜,外表長得白凈清秀,工作起來卻是個拼命三郎,被戰友們稱為“環保玫瑰”,榮譽等身:全國首屆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她一人奪得個人和團體兩項桂冠;獲評全軍污染源普查先進個人等。
作為參加評估工作的唯一女性,她大膽質疑,作風潑辣。同行們說——
她是一支“鏗鏘的玫瑰”
環境監測精度要求高,數據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一次,鄭佩娜對某單位進行環評數據收集,發現有一份噪聲分析的數據與實際有誤差。技術人員“申辯”說:“已經基本準確了,應該不會出差錯。”
“肯定有計算錯誤,這些數據不符合噪聲的衰減規律?!编嵟迥犬斎什蛔?。經過雙方仔細檢查,誤差的“病因”終于找到,原來是建筑物在規劃圖上的位置發生了偏差,導致數據失準。事后,這名技術人員紅著臉感嘆:“她的‘潑辣’作風我算是領教過了,以后‘可能’‘大概’‘也許’之類的詞遇到她就得‘下崗’!”
為了讓每一座營房建設質量過關,她敢于較真碰硬。官兵們說——
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
“駐穗某部廢水排放整改今天完成;某醫院醫療廢物實現集中堆放、集中管理;某部餐飲垃圾處理合格……”在鄭博士的記事本上,清楚地記錄著軍區部隊污染物排放重點單位的污染治理情況,每落實一個單位,她就在上面打一個勾,劃的勾越多,心里越踏實。
鄭佩娜常對同事說:“環保工作想走‘后門’只會越走越遠,走正門越走越近,越走越踏實,戰斗力越強,我們要對得起環保衛士這個神圣稱謂!”正因為如此,在執行任務中,她始終堅持不錯過一個死角,不漏掉一家污染超標單位。一些不達標單位的領導找到她,想請她通融,結果無一例外地吃了“閉門羹”。
面對放射源等無形殺手,她不顧個人安危排除隱患。大伙兒說——
她是一支“綻放的玫瑰”
某防化團倉庫堆滿了訓練用的放射源和廢舊器材,這些“破銅爛鐵”大部分堆積多年,貽患無窮。
去年全軍第一次污染源大普查,鄭佩娜負責到該團普查。倉庫負責人見她是位女同志,就好心勸她:“你一位女同志,不要冒被放射源污染侵害的危險,就隨便寫個數吧?!?/p>
鄭佩娜當即駁斥道:“這些可是放射源,是官兵身邊的無形殺手。怎么可以隨便編一個數據呢?”說完,她帶領技術員冒著40攝氏度高溫在倉庫“點數”,將所有物品分門別類堆放,一一清點并登記造冊,詳細掌握了放射源情況,排除了安全隱患。
支援廣州亞運會期間,鄭佩娜帶領的隊伍認真細致,所負責的267個項目環評資料齊全,沒有出現一處錯漏,為工程設計和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亞組委一名領導贊揚說:“一位女軍人,完成了常人難以完成的任務,真是一支綻放的玫瑰!”(楊亞斌 周彥濤 黃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