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然
本報通訊員 張雪
11月29日至12月7日,記者隨“尋找感動山東能源省外創業者媒體采風團”赴山西省,采訪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在當地開發的盤道煤業等煤礦,尋找感動我們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者。
晉道難行,晉煤難運
只聽說蜀道難,沒想到晉道更難。更沒想到,我們的山西之行,會以大雪、大霧、堵車開場,并伴隨整個行程。
11月29日,我們從濟南出發,沿高速路一路向西北而行。起初非常順利,進入山西境內后,路上的運煤車漸漸多起來,車速也逐漸放緩。11時剛過,天空中飄飄揚揚落下雪花,讓還沒見過今年第一場雪的我們十分興奮。沒過半小時,車行至距離太原七八十公里的壽陽縣附近時,開始堵車了,四個半小時只挪動了兩公里。周圍車的司機都說是雪天路滑出事故了。
晚9點多,雪停了,車緩緩駛過雁門關隧道這條國內已投入運營的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入口這邊細雪初歇,出口那邊卻是濃霧不散,委實奇特。早就聽說“天下九塞,雁門為首”,得名自《山海經》的雁門關一直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要塞,雁門關旁的殺虎口,更是一代代走西口人的必經之路。現今,雁門關隧道徹底打開了山西陸路經濟的東大門,地底烏金由此源源不斷送出。凌晨時分,終于抵達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朔州大恒煤業。
此后的采訪行程中,無論是行駛在省級公路還是狹窄危險的盤山路上,我們竟無一例外地全部遭遇堵車。
比起我們,運煤車的司機對堵車早已習慣,看上去也從容得多。堵在去盤道煤業的路上時,一位河北來運煤的司機告訴我們,他已經排了一天一夜了,對他來說很正常,他最長等過四天四夜。“餓了吃方便面,困了就在車里睡,有時候一覺醒來發現前面的車早走了。拉煤就是這樣,等幾天能拉上就不錯了,現在煤很搶手。”
一路行來,記者發現山西的確是深受上天眷顧的地方,可以說遍地烏金。煤礦一個挨一個,且都停滿了等待運煤的大車。冬季是煤炭銷售旺季,即使雪下得再大,運煤車還是源源不斷向著這些煤礦涌來。用大車司機們的話說:堵車是正常,不堵車反而不正常了。
一樣的龍礦人,不一樣的感動
一路走來,感動我們的人和事有很多。
高殿龍,盤道煤業的掌門人,把一個瀕臨倒閉的煤礦經營成當地的明星企業,不能不說是他的性格決定了命運。
從少時起,高殿龍就是一個特別會掙錢的人。上中學時,他利用夏天午休時間去割草,曬干后冬天當飼料賣出去。20歲到龍礦集團洼里煤礦當采掘工,下了早班,他就推著車子去收舊酒瓶。2006年,高殿龍臨危受命,挑起了盤道煤業第三任當家人的重擔。沒錢更新設備,他從太原煤機廠賒來600多萬元的采煤機;過年發不出工資,他向個體老板借來500萬元;采出的煤雜質太多,價格低也沒人要,他索性粉碎了當配煤賣,銷路一下子打開。那一年,當所有在山西的外省創業者都鎩羽而歸時,只有盤道在他手中起死回生,逐漸發展成上繳國家稅費和回報龍礦集團“雙過億”的明星企業、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獲得單位,并一舉拿下山西省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主體資質。
宋玉良,大恒煤業機電科長。人人都說他是個困難打不倒的人。這個科班出身的高級機電工程師,是個充滿自信、屢創奇跡的革新高手。正當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對外開發事業中的時侯,家里接連傳來噩耗:如同親父的岳父去世了,20天后,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兒子也離他而去,他連最后一面都沒見上。經歷了眾多磨難的宋玉良并沒有消沉,而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對外開發的工作中。
李濤,望田煤業綜采隊隊長。準確地說,是李濤夫婦打動了記者。“他這個人,不累病了不知道休息,我得看著他。”李濤的妻子孫建玲對記者說。這是一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夫妻,丈夫高大憨直,妻子未語先笑,都有著山東人踏實直爽的性子。年逾50歲的丈夫為了發揮余熱毅然選擇外出開發這條艱辛路,為照顧他的日常起居,妻子也跟了來。
一周多的采訪中,記者經常在這樣的情境碰撞中陷入迷惑:周圍是白雪覆蓋著的連綿荒山,遠離城市,繁華舒適不再;近處卻是礦工們布滿煤灰和笑容的臉,樂觀而滿足。無論條件怎么艱苦,無論工作任務怎么繁重,從領導到技術人員到普通礦工,幾乎每個龍礦外出開發者身上都洋溢著一股正面向上的力量,這力量緊緊凝聚著大家,為了明天努力奮斗著。
三個煤礦,三種經營
雖說盤道、大恒、望田三個礦都是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對外開發的子公司,但是經營模式并不一樣。在山西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龍礦人能扎下根,不得不適應山西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生產生活環境和風土人情,采取靈活多變的經營方式。
盤道煤業是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后,于2004年5月在山西開發的第一對礦井。原礦井1985年開始籌建,先后經過了村辦、市營、個體承包等形式,2003年因各方面投入不足而瀕臨倒閉。2004年5月18日,山東能源龍礦集團與原平市政府簽訂了聯營合同。2006年9月,由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單方面繳納資源價款后,改制為山西龍礦盤道煤業有限公司。2009年8月,根據山西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的要求,與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在原平的另一對礦井山西龍礦西梁煤業有限公司整合,更名為山西忻州原平龍礦盤道煤業有限公司。經過六年多的艱苦創業,把一個千瘡百孔、條件簡陋的小煤窯改造成一個現代化、信息化的礦井,成為當地的樣板礦和明星礦。
如果說盤道煤業使山東煤礦在山西叫響了品牌、樹立了形象,那么大恒煤業在山西的資源整合,則進一步夯實了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對外開發的基礎。大恒煤業位于朔州城北14公里,由三個煤礦整合而成,最大的礦原來是私人所有,叫歇馬關煤礦,因唐朝名將尉遲恭在此歇馬而得名。2009年3月,山東能源龍礦集團以80%的股權對其完成控股經營戰略重組,之后又順利完成了對白土窯煤礦、嘉強煤業兩礦的交接整合工作,正式成立山西朔州大恒煤業有限公司。如今,原礦主李老板還持有20%的股份,在認可了山東人的敬業精神和踏實肯干后,對煤礦的經營非常支持,雙方相處極為融洽。
望田煤業坐落在晉西北的忻州市保德縣,緊臨黃河,對岸就是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距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也不過200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三省交界之地。2011年3月,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和忻州市國資委下屬企業神達集團共同出資買下此礦,形成股份制公司,龍礦集團占55%,頭5年由龍礦集團獨立經營,之后雙方按股份合作分紅。
每到一處,我們都能深刻地體會到省外創業的艱辛和不易,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創業者們用智慧和汗水換來的累累碩果。相信,他們未來的創業之路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