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王煜 報道
昨天,記者再赴崇啟大橋,并從蘇滬兩地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崇啟大橋工程將于本月下旬正式開通。工程建設中特別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友好,采用各種技術,保護了約3000畝的土地,并為島上的動物貼心設計了保護設施和專門通道。崇啟大橋全長6.84公里,主橋長944米。大橋設計創下三項全國之最:主橋六跨變截面鋼連接梁橋,跨徑和聯長均為國內之最;整跨鋼梁單榀最長185米,超吊重量2650噸,為全國之最;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短線匹配預制逐跨懸掛施工、單跨徑50米,為國內之最。
長江細砂路基護3千畝土地
記者昨日登上崇啟大橋,發現與半個多月前相比,橋面上已經基本看不到施工的工人了,進行載重承壓實驗的卡車隊也已完成使命,這預示著現在離大橋正式開通很近了。據了解,蘇滬兩地相關部門正在交通運輸部門的協調下進行溝通聯動以確定通車時間,目前定于本月下旬。
上海市建設交通委秘書長戴曉堅介紹,崇啟大橋工程建設的原則是打造“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態高速公路。工程30.735公里的上海段共需路基填料約400萬立方米,按常規的方法需要約3000畝土地,但如此將給崇明島脆弱的生態帶來一場災難。每年長江航道清淤都會產生大量的細砂,雖然按之前的規范當作路基填料不是很合適,但進行技改后就能適用。細砂路基曾在長江隧橋中實驗,而在本次工程中,建設部門聯合同濟大學進行技術攻關,全線采用細砂路基,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還節約了工程投資。
崇啟大橋工程在環保方面的努力還有許多,記者看到,同一個收費站的區域有前后兩個不同閘口,實現客貨分離。據測算,這樣做不僅能減少擁堵,提高約20%的車輛通行能力,還能減少約20%的尾氣排放。工程有兩處采用左右車道不等高的分離式路基,減少了噪聲污染。
戴曉堅說,工程沿線植物選擇可以消解汽車尾氣中重金屬成分的品種;用植物過濾路面雨水,使高速公路雨水排放達標;在高速公路通過候鳥棲息濕地的部分安裝遮光板,防夜間車燈對候鳥干擾;較長路基設置動物通道,可讓小型爬行動物穿過。
可能給市內過江通道增壓
崇啟大橋工程上海段的投資和建設方是上海市城投總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韓金華昨天表示,他們已做好開通運營各項。公司與崇明公安部門進行溝通并與江蘇省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對接,協商確定安全和管理、收費等事項;起草冰雪、大霧、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應急預案,并調集、采購運營養護的必要設備;還對120多人次的收費實習生進行培訓和安排實習。
戴曉堅說,崇啟大橋工程開通后,上海北大門將打開,使長江隧橋流量增多,但其設計流量為每天6萬輛,目前只有2萬輛左右,因而壓力不大。車輛進入市區路網后,黃浦江的越江設施的壓力將顯現,主要集中在翔殷路隧道。為應對潛在的高流量,長江西路越江通道工程正在修建當中,G1501北段在規劃新的通道,中環線浦東段發揮作用后,也可以分散一些流量。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