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劉建平
全長約30公里的崇啟通道(上海段)通車在即。從新建的這條道路上經過,一路上被綠色包圍,讓人感到“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游”的舒適駕車環境。生態、環保成了這條高速路的關鍵詞,而沿途還有一些觀景游覽的好去處。
崇啟通道工程在充分調研崇明島生態本底的基礎上,提出了“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態高速公路的建設原則。
據上海市建設交通委秘書長戴曉堅介紹,崇啟通道(上海段)收費站實現客貨分離,以減少擁堵,提高了通行能力,更減少了尾氣的排放量。全線采用兩處分離式路基,降低了噪音污染,同時又體現了生態和景觀的理念。而在沿線植物品種的選擇上,除了考慮景觀效果外,著重考慮對汽車尾氣中重金屬的消解。“通車后,從啟東到上海,一路上也可以欣賞到由道路、大橋和隧道相結合的風景線。”戴曉堅表示,在科研攻關的基礎上,崇啟通道工程(上海段)在全路段路基采用了長江航道清淤產生的大量細砂,不僅減少周邊占地3000畝,還節約了工程投資。
首次大規模江砂鋪路
穿過上海長江大橋,進入崇明陳家鎮后,直接連上了崇啟高速。
此處有一座立交,可以方便車輛進出高速公路。作為崇啟高速的第一站,緊鄰東灘的陳家鎮已完成了至2020年的總體規劃,將打造生態、教育、科技等多個功能區。在陳家鎮的東側,則是著名的東灘濕地。崇啟高速在離開陳家鎮后一路往北,再折向西北,沿途左右兩邊被綠色包圍,有高大的喬木,也有低矮的灌木。
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車輪與路面摩擦的“沙沙”聲時斷時續,原來崇啟高速除了大面積的瀝青路面,還有幾處紅色的橡膠路面,車輛經過時,摩擦噪音明顯降低。上海首次大規模使用橡膠瀝青混凝土進行路面攤鋪,工程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整個工程中采用橡膠瀝青數量為10萬噸,用于4厘米厚的上層瀝青路面攤鋪。由于加入橡膠粉后的瀝青路面,能夠加大路面與輪胎的摩擦力,使用壽命較常規瀝青路面延長約30%,并在降低路面噪音、延緩燈光反射和路面裂縫、抵抗重型車碾壓等方面優勢明顯。
崇啟高速共需路基填料約400萬立方米,按常規約需在3000畝土地上挖土,這對脆弱的崇明島生態來說是一個災難。而每年長江航道清淤產生的大量細砂又待處理。建設者就近取材,對江砂處理后,首次大規模運用于高速公路。
5公里鳥類飛翔遮光板
在行駛到花漂港橋附近,高速公路旁出現了綿延大約5公里的白色的擋板,遠看像是高架上的隔音屏,近看,離地兩三米高的板上布滿一個個小的褶皺。據介紹,這是崇啟高速上特別加設的鳥類飛翔遮光板,用以遮擋汽車燈光,避免鳥類看見燈光后撞向車輛,為來往于崇明島的各種鳥類加了一道飛行保險。這樣的鳥類飛翔遮光板在收費口處還有一段。
再往西,就到了向化立交,這也是崇啟高速(上海段)從陳家鎮至崇啟大橋中間唯一的出入口。立交范圍內有20754平方米的綠地,11160平方米的水面,組成了一塊人工濕地。
收費口采用客貨分離
離向化立交不遠,則是港沿服務區。這里的上下行道路之間采取了分離式設計,有很寬的分隔帶,最寬處達到了90米。這種分離式道路的設計在發生事故時,不會使車輛沖上對方車道,造成更嚴重的后果。由于處于崇明的生態林帶區域,分隔帶上種著各種樹木。整條崇啟高速在綠化設置上從對周邊環境生態的修復方面考慮,選擇了有利于消解汽車尾氣中重金屬的植物品種。
汽車駛出服務區,不久就是崇啟通道的主線收費口。收費口采用了客貨分離式收費站的設計,先是客車收費區,貨車則從旁邊通道經過,駛入前方的貨車收費區。與此同時,貨運收費廣場前的道路上設置了動態稱重系統,這樣既可以加強對超重車輛的管理,也能夠有效降低尾氣排放量和噪音。
由于此處毗鄰北湖濕地,為方便動物穿越高速公路,一路上布置了兩處動物下穿通道。通道為圓形,直徑約1.5米,位于路面下方,用水泥砌成。“像黃鼠狼、兔子以及蟾蜍等動物,據說還有刺猬,可以經過通道來往于高速公路兩側。”工作人員介紹,其實,崇啟高速一路上的高架、涵洞、跨線橋等,有30多處,都是可供動物通行的輔助通道,只是靠近收費口的地方這些輔助通道較少,專門做了動物的專用通道。
再向前,就直奔崇啟大橋。遠遠望去,這座長6公里多的大橋“S”形的身段輕盈地越過長江北支的寬闊江面。據了解,當初為滿足崇明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規劃上考慮修建大堤。但由于此處淤泥較深,且為軟基,大堤的修建不可避免地會對已建橋梁的基礎產生影響,增大橋梁的跨度可降低這種影響,但會增大橋梁結構的工程量,導致投資增加。工程技術人員經過分析,在比較了120米、150米、160米三種不同跨度的影響后,最終選擇了大堤段每跨150米的長度,在橋梁跨度與影響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也已達到了經濟上最為節約的目的。在崇啟大橋上行駛大約兩公里后,就進入了江蘇境內。
錄入編輯:任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