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濟南12月14日消息(記者柴安東)記者從我國汽車生產第一大省山東省正在召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大會上了解到,新能源汽車雖然在整體上備受推崇,但作為山東新能源汽車主力的低速電動車竟然“不受待見”,甚至正在遭遇政策瓶頸。
據了解,山東在去年就以176萬輛的龐大汽車產量,成為全國汽車第一大省,今年這個第一的帽子估計仍然能保住,但山東省經信委副主任楊少軍在大會一開頭就說,人家歐美日本這些傳統汽車國家現在已經不再傳統汽車領域里“玩兒”了,而是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他們前9個月就銷售了42萬輛技術水平很高的新能源汽車。但相比而言,在號稱中國汽車產量第一的山東省,剛才提到的170多萬輛汽車,其中55%是油耗高、排放大的貨車,而新能源汽車一共才有3萬多輛,讓人感覺新能源汽車現在雖然政策“雷聲大”,但是實際效果“雨點小”。所以,在會場上,無論政府還是企業,轉型的壓力和動力都很大。
而讓人糾結的地方還在于,在這3萬多輛新能源汽車里,山東在全國能拿得出手的整車,印象中只有聊城生產的400多輛混合動力中通公交車已經在山東多個城市進行示范運行,還有臨沂生產的100輛中文沂星純電動客車也作為公交車上路。而占3萬多輛新能源車主力的低速電動車,現在就像后媽的孩子一樣,不受待見。
這個低速電動車是什么呢?大家在公園里的電動觀光車、高爾夫球場車,還有警察巡邏用的一些電動車,包括部分在路上形勢的“老年代步車”,都是這種低速電動車。一些專家預測這種車在全國大概有9000萬輛的潛在市場,但還有專家對低速電動車存在看法,目前的結果就讓人糾結:現在國家還不允許低速電動車掛牌,這些低速電動車,還處在“名不正言不順”的山寨階段。
但山東省政府今年又向國務院正式提出了設立低速電動車試點省的申請,國家目前尚未批復。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