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環保部發威,這次是向機場叫板。《第一財經日報》11月24日的消息稱,開航在即的廣東潮汕機場已進入試運營階段,但環保部22日發出一紙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緊急叫停了該項目。而就在此前一天,廣東省有關領導還赴揭陽市視察了該項目的建設情況。環保部的叫停通知令業內人士感到“有些突然”。
環保部發出停建整改通知的理由,是因為:潮汕機場工程占地面積、跑道位置、污水處理廠規模等建設情況,不符合環保部批復的環評標準,發生了重大變更;事后重新報批的環評文件,未經環保部批準,其變更部分仍擅自開工建設。這個情況說明,環保部發揮了監管責任,在項目違法之初,已提出了警告并給予了制止。但機場建設項目執意違反規定,將生米做成了熟飯——此情況說明,這個重點項目是塊硬骨頭。
說起來,所有的重點工程項目,都算得上是硬骨頭。為什么但凡重點項目建設總是一路綠燈;為什么環評結果幾乎全部“合格”;為什么環境執法部門破天荒的“叫停”會成為重大新聞,原因應當就在這里。
建筑工程違反環境評價標準的本質,便是侵犯民眾權益及其生活環境,環保部門向違法建設叫板,理當得到支持。何況,目前我們的環評標準本身并不高,要求并不苛刻。
但正如大家所知,環保部門所處的地位很是尷尬,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硬骨頭時,自身往往硬不起來。一個最典型的事例是,環保部上半年向兩個高鐵項目開的整改罰單,曾引起輿論轟動。令人尷尬的是,被叫停的津秦高鐵暫時停建了,但膠濟鐵路卻照樣運營,全然不顧環保部的處罰決定。濟南鐵路局一名官員甚至宣稱:“這么重要的一條交通大動脈,是說停就能停的嗎?”對此,環保部又能拿他們怎樣?
任何一個重點建設工程,都是“重要”的,在建設單位眼中,都是不能“說停就停”的。正因為這樣的邏輯,才導致重點工程敢于無視環境評價標準。這個邏輯的荒謬性就在于,將“重要”視為特權,凌駕于法治之上。為什么重點工程不能守法建設,依程序運行?動機和效果只能是將物化的特權凌駕于百姓利益之上,用時間換自己的業績或政績。
環保部門必須啃下硬骨頭,才能樹立起執法威信,才能遏制重點工程建設者的特權意識。我們當然知道,鐵路、機場,都事關地區發展,無比重要,在當前語境下,潮汕機場也有可能會效仿濟南鐵路部門,一意孤行。
如果潮汕機場真要這么做,已經發出叫停通知的環保部有沒有預備方案予以解決?如果沒有,就會出現膠濟鐵路無視處罰繼續運行的尷尬,環保部的威信將會進一步受損。所以說,環保執法要硬起來,環保部自己必須先硬起來,拿出啃硬骨頭的勇氣,即便要崩掉幾顆牙,也在所不惜。
(作者系資深時事評論員)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