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
節能標準不斷提高帶來巨大市場
2010年5月公布的《國務院關于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通知》提出:到2010年底,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達到95%以上。國外推行綠色建筑(不僅包括節能,還包括節水、節材、節地等),我國將同時推行強制性節能標準和綠色節能標準,節能建筑是事先按標準強制推行,綠色建筑是事后監測評價發證。
據估算,目前我國既有建筑面積約460億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全國城鎮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40.8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建筑面積的比例為21.7%。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提高了建筑節能標準,2005到2010年全面啟動建筑節能和推廣綠色建筑,平均節能率達到50%;2010到2020年,將進一步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平均節能率要達到65%。建筑節能市場潛力巨大,節能玻璃、保溫墻體材料、石膏板、節能幕墻等節能材料將因此受益。
二、環保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我國環保產業年產值預計將達8800億元。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從2000年的1.02%提高到2008年的1.49%。在水污染方面,“十五”期間投資規模為2700億元,“十一五”期間為6400億元,增長137%。大氣污染方面,“十五”期間投資規模為2800億元,“十一五”期間為6000億元,增長114%。固廢處理方面,“十五”期間投資規模僅為900億元,“十一五”期間達到2100億元,增長133%,年均增速為18.5%。
“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將在總量控制、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范上著力。“十二五”期間,環保工作將以污染防治為主,燃煤電廠和工業爐窯脫硫脫硝、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中小城鎮污水處理、重金屬污染防治、污水污泥處置、土壤修復、農村環境保護、顆粒物等大氣復合污染防治等作為重點。
提標、資源化成趨勢,催生MBR等細分行業
污水處理包括工業廢水、市政污水、農業廢水等。據估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污水處理廠、市政污水處理廠、農業等領域會有超過1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城市污水處理產能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據統計,09年底投運的城鎮污水產能達1.06億立方米/日,在建0.52億立方米/日,二者之和接近08年底污水排放總量1.57億立方米/日(包括工業),其中城市污水處理率達73%。“十二五”期間預計年均投產污水產能1000-1500萬噸/日。城市產能建設增速將放緩并外擴,未來5年城市新建規模與縣城相當,單廠規模減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中,預計地級市、縣級市、縣城污水廠、配套管網及城市、縣城改建污水廠分別為260億元、960億元、280億元、773億元、168億元和32億元。
污水排放標準不斷提高,資源化成趨勢。06年原國家環??偩?/a>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A標準。“十二五”規劃氨氮排放將納入約束指標,同時規劃2015年城市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率提高1.5個百分點至10%。這將推動MBR等新技術工藝發展,催生細分行業。
大氣污染治理
除塵迎來結構調整,脫硫穩定增長,脫硝市場將啟動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COD、二氧化硫列入總量控制目標(分別下降10%),目前均超額完成。除塵年均市場規模約200億元,“十二五”除塵市場增長趨于平穩,但是煙塵排放標準有可能從150mg/m3提高至30mg/m3,超過一半需要改造或者更換,袋式除塵由于具有較好的除塵效果,將迎來較快增長。脫硫市場預計年均投資規??蛇_100億元。我國目前火電裝機6.6億千瓦,2009年脫硫裝機達4.7億千瓦,占71%。“十二五”期間仍有2億千瓦機組需要改造,同時每年還需新建3000-5000萬機組,而已建部分每年10%需要更新。此外,鋼鐵燒結機脫硫將成為新增長點。
隨著環保標準不斷提高,氮氧化物也逐步列入控制目標。2008年我國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200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國。若無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將達到3000萬噸,給我國大氣環境帶來巨大威脅。 2010年1月,國家頒布《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 規定低氮燃燒技術應作為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選技術。當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達標或不滿足總量控制要求時,應建設煙氣脫硝設施。“十二五”期間,氮氧化物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總量控制范疇。目前脫硝加價政策正在研究當中,一旦出臺將催化產生脫硝子行業,但預計規模相對脫硫要小一些。
固體廢棄物處理
“十二五”期間增速最快的環保一級子行業
固體廢棄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棄物處理、醫療廢棄物處理等領域。其中生活垃圾處理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起步稍晚于污水處理,但目前發展差距較大,產能建設高峰期仍未到來,其中垃圾處理費征收不全是重要制約因素。02年實施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以來,到07年底約有380多個城市開征垃圾處理費,開征比例約60%,而收繳率不到50%,導致地方政府缺乏垃圾處理項目資金。
2009年我國城市垃圾清運量1.56億噸,無害化處理率72%,存在近30%處理能力缺口,累積堆存量達70億噸,此外清運量每年還有3-5%自然增長?,F有處理產能中填埋占80%以上主導地位,超過1/3未達衛生填埋標準(2006),即使達標也始終避免不了潛在的二次污染。更關鍵的是第一批集中建設的填埋場因城鎮化進程加快而使用年限縮短,未來幾年內面臨封場,將造成處理能力大幅下降。
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問題引發了很大爭議,行業發展速度有所放緩。爭議過后,垃圾填埋比例將加速下降,焚燒和綜合處理共同發展。目前垃圾處理收費機制正在試點,預計“十二五”初期將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加快行業發展。據相關信息,“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超過5000億元用于固廢處理,其中1000億元用于生活垃圾處理,1000億元用于自來水廠污泥處理,3000億元用于流域污泥治理。“十二五”期間垃圾處理行業年均復合增速在20%以上。在設備領域,垃圾焚燒設備投資占到總投資50%,工程設備商首先受益,而專業運營廠商也將迎來較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