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正式實施不到一周,有關廢舊電子回收拆解的環保話題再度引起關注。 綠色和平環保組織前日發表的一份題為《電子廢棄物回收在中國和印度:工作場所和環境的污染》的科學研究報告特別指出,作為國內最主要的電子廢物拆解地,中國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的環境樣本中發現鉛、汞及鎘等10多種有毒重金屬,其含量都遠高于常規含量。“電子廢物的處理對當地的環境和居民造成極大的傷害。”報告稱。 拆解地環境狀況告急 負責此項調查報告的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賴蕓向記者介紹,由于電子產品中含有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成分,電子廢物處理的所有環節,都存在有毒物質釋放到拆解工場環境及周邊土壤和水道的風險。 地處粵東地區練江北岸的汕頭市貴嶼鎮,近年來因具備年回收處理百萬噸級以上電子垃圾能力,而廣受世人關注。綠色和平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4年,貴嶼鎮從事電子垃圾拆解加工的村有20 個,企業300余家,其中年拆解量2萬噸以上的有10家,年加工生成塑料、銅、鐵再生資源在2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有4家,還有近5500個農戶從事不定期、作坊式的經營。 據綠色和平的調查,在貴嶼鎮的零件拆卸和焊料回收工場收集的塵埃樣本的鉛含量,高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室內塵埃含鉛量數百倍,而印度的同類塵埃樣本則高大約5-20倍。 在貴嶼鎮機械粉碎工場排水道的沉淀物中,除了重金屬外,還發現有樣本含有毒的有機污染物“多溴聯苯”,它們是最常被用作電子產品中的溴化阻燃劑。 報告顯示,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及有機化合物能夠通過工人被帶到家中,對家居環境造成影響。一個中國焊料回收工人家中的塵埃樣本中,鉛和錫的含量分別是對比樣本的23與43倍。 賴蕓還特別引述汕頭大學近年對貴嶼165名一至六歲兒童的血鉛水平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的兒童血鉛負荷高,其中135名兒童鉛中毒,中度鉛中毒者達到24.4%,明顯高于沒有遭到電子廢物污染的鄰鎮兒童。研究表明,長此以往,這些中毒的兒童可能會患貧血等疾病,他們的智能和行為發育也可能受到影響。 謹防電子洋垃圾流向中國 由于歐盟所收集的電子廢物數量的增加,有關人士擔心,從歐盟或其他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電子廢物的非法貿易將會出現爆發性增加。 環保專家岳毅樺上周末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深以為憂,“歐盟國家使用的電子產品在被廢棄后,常常被非法偷運往中國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污染當地的土地,危害工人的健康。”他表示,盡管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低廉的人工成本,可以幫助回收拆解利用電子廢物中一些有價值的部分,但由于技術手段的不足等原因,在分解過程中,電子廢物中含有的有毒物質將令當地的居住環境極度惡化。 岳毅樺還特別提醒,中國與歐盟政府在加大檢查非法電子廢物貿易力度的同時,應該盡快要求電子產品企業停止使用有毒物質。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也向記者表示類似的擔心。他同時透露,中國相關部門已經在制訂、完善和強化對廢舊家電電子中有毒物質檢測標準。 吁請電子產品無毒化 據透露,面對環境污染的高危現狀,在各級環保組織的努力下,三星、諾基亞、索尼與索尼愛立信、lg等跨國電子企業先后公開承諾停止在產品中使用pvc和溴化阻燃劑等有毒物質。“這也表明在產品中停止使用有毒物質對企業而言是完全可行的。”賴蕓說。 賴蕓同時透露,目前仍然有部分全球跨國電子制造企業集團,如惠普、戴爾、ibm、蘋果、西門子、宏基、東芝、松下及富士通-西門子等,拒絕對停止使用有毒成分如溴化阻燃劑作出公開承諾。她再次吁請這些企業真正擔負起環境責任,作出相應承諾,從根本上解決電子廢物的污染問題。 |
文章作者: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城市畫報 記者:戴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