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微生物處理硝基苯-苯胺混合廢水
潘關祥,張冬曉
(杭州藍星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使用高效微生物和A/SBR 生化法工藝流程對硝基苯-苯胺混合廢水進行處理,硝基苯(NB)從50mg/L 降至2mg/L 以下,苯胺(An)從500mg/L 降至1mg/L 以下,去除率分別達到96%和99.8%,并且出水COD 在100mg/L 以下,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GB8978-1996)。本文簡要分析工藝流程及原理。
關鍵詞:硝基苯-苯胺廢水;高效微生物;生化處理
硝基苯和苯胺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細化工中間體,是難生物降解的劇毒化學品,給排放水體造成長期的嚴重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國家對硝基苯和苯胺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標準[1][2]。但是,硝基苯和苯胺綜合污水具有成分復雜、濃度高、毒性大、處理難度大等[3][4]特點。
運用高效微生物系統技術處理硝基苯-苯胺綜合廢水是一種經濟有效的生化處理技術。2002年6月,筆者利用以A/SBR工藝為核心的高效微生物系統技術對江蘇某廠的硝基苯--苯胺混合廢水的實施了技改工程,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出水各項主要指標均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1 實驗部分
1.1 水質水量
江蘇某廠是一家生產硫酸復合磷肥和有機化工產品的化工企業,其有機車間生產硝基苯、苯胺、環己胺等有機產品,其中每年排放約4.5萬噸硝基苯廢水和0.76萬噸苯胺廢水,主要污染物為硝基苯、苯胺、硝基酚及其他芳烴化合物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其中很大一部分對微生物有抑制和毒害作用,生物降解難度大。 1.1.1 硝基苯廢水(NB)水質
1.1.2 苯胺廢水(An)水質
1.1.3 混合廢水水質
1.2 工藝流程
由生產裝置排出的硝基苯及苯胺廢水,先進入事故池冷卻,初步均勻水質。廢水由事故池進入勻質池調節水質水量,同時進行pH 值的調整,并添加營養劑,均化后的廢水集中泵入備用池。備用池廢水連續進入兼氧池,在兼氧池進行開環脫色,產生有機酸。
兼氧池出水經沉淀池固液分離后進入緩沖池,沉淀池下層污泥回流至兼氧池。因后續單元為間歇式操作,故設緩沖池調節水量。
廢水進入SBR1 池和SBR2 池,兩個SBR 池中投放HSBEMBM高效微生物系統,通過其作用把復雜的有機大分子化合物和絕大多數抑制性的物質降解為易生化的小分子物質或全部降解;在SBR 反應池可以在同一周期內通過調節曝氣量以改變運行方式,極大限度的提高有機物的去除率,沉降后將上清液通過緩沖池進行達標排放。
兼氧池、沉淀池、緩沖池均為重力自流,沉淀池污泥連續回流至兼氧池。好氧池的剩余污泥由污泥泵送至兼氧池,兼氧池又兼作污泥消化池。
勻質池采用穿孔曝氣的混合攪拌方式進行廢水水質、水量的調整。兼氧池采用潛水攪拌。SBR 采用鼓風曝氣,曝氣方式為微孔結合穿孔,保證各單元混合液混合完全,形成懸浮狀態。
1.3 系統的啟動和運行
1.3.1 高效微生物的馴化
在兼氧池和SBR 內投放一定比例的微生物載體(100~180 目),混勻后投加高效微生物,兼氧滿足COD:N:P=300:5:1,SBR系統滿足COD:N:P=100:5:1,開始馴化,在低濃度下初步適應水質后,開始逐漸提升進水COD濃度,最終進水COD 達到1500mg/L。整個投加和前期馴化時間2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