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使電鍍污水中含有的多種有毒、有害物得到全面去除,確保電鍍污水中的六價鉻、氰化物(有氰電鍍),各種重金屬,COD、氨氮……被處理達到相關的排放標準。具體闡述如下:
2.1、氰化物(CN-):
通過革蘭氏菌等菌群將其分解為氮氣和CO2排入大氣。反應式如下:
隨著游離氰根的去除,氰絡合離子產生如下反應:
上述反應生成的游離氰根可按反應式①繼續被破氰菌去除,以此達到去除氰的目的。
該法與傳統的化學方法相比具有建設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定,且能有效的回收金、銀、銅等貴重金屬,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統一。
2.2、六價鉻:
通過鐵細菌與鐵反應生成亞鐵離子(Fe2+),將六價鉻(Cr6+)還原成三價鉻(Cr3+),亞鐵離子(Fe2+)被氧化成三價鐵(Fe3+).三價鉻(Cr3+)、三價鐵(Fe3+)及過量的亞鐵離子(Fe2+)在適宜的pH值下生成氫氧化物(即污泥)達到去除六價格(Cr6+)的目的,主要反應式如下:
2.3、COD的去除
電鍍污水中的COD主要產生于電鍍中除油時的油污,及加入在電鍍槽中的表面活性劑和光亮劑等。去除的方式是通過微生物作用使上述污染因子轉化H2O和CO2,從而得以去除。
2.4、氨氮的去除
通過傳統的消化/反硝化反應去除大部分氨氮,微量氨氮通過光合菌去除。光合菌能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確保出水氨氮含量達到(GB18918-2002)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
3.小試分析
3.1 含氰污水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