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下午好!
我們先要知道什么是環境?簡單地說,環境是人類進行生產和生活的場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由此可知:保護環境的“環境”,與環境衛生所指的“環境”不同,一是保護環境的范圍要大得多;二環境是資源;三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那么,為什么要保護環境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環境發生了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變化,出現了環境問題。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有兩個:一是環境污染,二是生態破壞。 (一)環境污染嚴重。
說到環境污染,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切身體會,或者在電視、報紙上看到過污染的情況。比方說汽車從我們身邊開過,會揚起灰塵,汽車還排放尾氣,這就是一種空氣污染;還有許多工廠都要排放廢水,工廠生產需要使用干凈的水,這些干凈的水經過各種各樣的生產工藝,水里邊加進了許多污染物質,變成了廢水,工廠再把這些廢水排放到環境里去,就會污染河流、水渠、湖泊、水庫,甚至是大海,這就是水污染;工廠在生產中還產生一些廢渣,我們又叫它固體廢棄物。我們生活中也產生許多廢渣,我們叫它生活垃圾,這些固體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也會污染土壤、水域、空氣,它在自然界還發生變化,有化學變化,也有物理變化,產生惡臭、沼氣等有害氣體,這就是固體廢物污染。還有噪聲污染、電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 現代環境污染首先是伴隨著工業發展而產生的,我們把它叫做工業污染。我們把產生工業污染的工廠叫做工業污染源。2001年統計:我國每年工業污染源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有1570萬噸,工業粉塵841萬噸,煙塵217萬噸。每年排放工業廢水200億噸,工業固體廢物8.9億噸。
隨著人口的增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現在我國每年產生的城市生活污水有227億噸,已經超過了工業廢水的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81萬噸,煙塵210萬噸。
由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化肥和農藥大量使用,產生了農業污染,農業污染最可怕的是農產品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因為農產品大量的是食品。這幾年在我國就出現了幾起有毒大米、豬肉、食油的典型案件。農業污染最普遍的是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增加,這些有害物質我們食用后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什么感覺,如果時間長了,就會在身體內富集,危害我們的健康。最可怕的還有這些有害物質會在自然界中通過食物鏈造成富集,長時期地積累在植物中和生物體內,最終影響到我們人類的身體健康。農業污染還通過土壤、廢水、固體廢物大面積地污染空氣和水域,治理起來有更大的難度。
環境污染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也影響經濟發展。現在,我國的城市空氣質量良好的約占三分之一,受到輕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各占三分之一。水環境質量,全國七大水系: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一類水質,也就是水質比較好的,占29.5%。二類水質,即受到輕度污染的,占17.7%。三類水質,也就是受到嚴重污染的,占52.8%。聲環境:交通噪聲,9.5%的城市污染嚴重,16.5%中度污染,48.7%輕度污染,25.3%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較好。區域環境噪聲,6.3%污染較重,49.4%中度污染,33%屬輕度污染,只有11.3%的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 (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什么是生態平衡呢?同學們也許看過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這個欄目,還有《動物世界》,里面就介紹了許多生態平衡的知識。比方說:在一片草原上,有食草動物:野羊、斑馬、野牛等,也有食肉動物:老虎、豹子、獅子等等。它們總是按一定的比例范圍而存在的,這就叫平衡。如果我們把老虎、豹子、獅子等食肉動物都消滅掉,那么食草動物就會無限制地繁殖,它們要吃大量的草,會把草原吃光,結果食草動物自己也就無法生存了,這就是破壞了生態平衡。當然,大自然是一個非常復雜、非常龐大的體系,因而生態平衡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平衡。有的專家把它叫做“網平衡”,也有的專家把它叫做“平衡金字塔”。生態平衡的科學概念是這樣解釋的:“在任何一個正常的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總是不斷地進行著,但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物與環境之間以及各種生物之間都保持著一種相對穩定狀態,也就是系統的能量運動和物質循環,能較長時間的保持穩定及信息傳遞暢通,這種相對穩定狀態就叫生態平衡”。生態平衡從總體上講是整個大自然的平衡,全球的平衡。它又分成各種各樣若干個系統。比如陸地系統、海洋系統。專家們為了研究的需要,又把它分成更多地系統,比如高原系統、平原系統、工業系統、農業系統,還有城市系統、農村系統等等。
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的問題很多,比如森林減少、草原退化、物種滅絕、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南極臭氧空洞),溫室效應、氣候異常、資源短缺等等。
森林對于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個世紀世界上的森林大約減少了1/4。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最終受到威脅的是人類。我國近10年來發現已經滅絕的珍貴野生動物就達18種,受到滅絕威脅的野生動物達近千種。現在全球高等植物中瀕危物種達5000種,導致與之相關聯的4萬種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脅。“生命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人類就是金字塔頂上的那塊石頭,千千萬萬的植物、動物組成了金字塔塔身,塔身受到破壞必將危及人類的生存。
(三)保護環境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后。我國有13億人口,每個人都要吃飯穿衣,都要消耗資源。同樣,每個人都要排放污染物。如果我國每人每天多用1公斤水,一天就要多消耗130萬立方米,一年就要多消耗4.8億立方米水,相當于一個特大型水庫。同樣,如果我國每個人每天多排放1公斤廢水,多排放1公斤廢渣,全國人民一年所造成的污染也是天文數字。 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長江、黃河,有豐富的資源,我國資源的總量,在許多方面都排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如果把這些資源除以13億人口,人均所占有的資源量就很少了。比如淡水資源,我國擁有地面水穩定徑流量2.6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日本,但是,如果計算人均淡水占用量,用2.62萬億立方米除以13億人口,我國人均占有淡水資源只有2015立方米,排到了世界第88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所以我國北方缺水嚴重,國家正在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把長江的水調到北京去,解決北方缺水問題。還有其他自然資源也是這樣,我國人均耕地占用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7%,我國用占世界6%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國森林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上面講的就是我國的國情,我們想、辦任何事情,都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我國現在的生產力水平還不高,還拿不出更多的錢來進行環境建設。同時,我國治理污染的技術水平現在也還比較落后,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還有,我國西北部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由于干旱、森林植被破壞和不合理的開墾等原因,沙漠化嚴重。每年沙化土地約3000平方公里,現在北京、西安等許多大城市每年都要發生沙塵天氣,甚至出現沙塵暴,形勢十分嚴峻。所以說,保護環境對我國就顯得更加重要。正因為這樣,黨和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環境保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四)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也許同學們會問:現在我們地球環境污染嚴重,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少,能不能把人類送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呢?同學們展開幻想的翅膀,去進行大膽地設想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必須科學地看待這個現實。雖然我國把楊利偉送到了太空,人類的足跡也踏上了月球(美國已成功登月)。最近美國又把機器人送上了火星。但是,就目前我們已經獲得的資料,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星球適宜人居住。月球上沒有水,火星上現在也沒有發現水。另外,如果今后真的發現某個星球適宜人類居住,移民到別的星球上去,成本也實在太高,那也一定非常非常遙遠,還沒有我們今天保護地球這個人類的家園要合算得多。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現實: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二、怎樣保護環境?
同學們,現在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怎樣保護環境?
(一)必須加速經濟發展。
讓我們國家盡快強大起來,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讓我國人民盡快的富裕起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國家富強了,國家才有更多的人力財力投入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只有人民富裕了,人們才會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更好地保護環境,更多地投入生態建設。我們保護環境,是要創造現代生態文明,不可能倒退到原始的洪荒年代。因此,同學們現在就要刻苦學習,掌握更多地文化知識,將來用我們的雙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人民更加富裕幸福。 (二)要防治污染。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環境污染嚴重是突出的環境問題。對癥下藥,我們就要努力地防治污染。一方面,我們要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同時,我們要治理已經有的污染源。原來的污染源得到了治理,新的污染又不再增加,環境污染的程度就會減輕。為了防治污染,我們國家不僅頒布了《環境保護法》,還頒布了《環境影響評價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國家還發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政策,只要我們嚴格地依法辦事,就可以實現污染防治的目標。 (三)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生態平衡受到破壞也是一個突出的環境問題,我們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為了保護生態平衡,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大面積植樹造林,1999年國家做出決定,禁止所有天然林砍伐,從2002年開始,國家又有計劃地開展了退耕還林工程措施。國家還進行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的保護和建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生態示范區建設,現在,國家又在全國開展生態省、生態市、縣的創建活動。為了保護生態平衡,國家同樣也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有《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土地保護法》等等。
(四)要嚴格執法,加強環境管理。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環境保護同樣要嚴格依法辦事。現在黨和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標準,形成了完整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搞好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是有法可依了,關鍵是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國的環保工作區域大、工作繁重,執法不嚴的問題確實存在。從2003年開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科技局等六部委聯合開展了“查處違法排污行為,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揭露了一批違法的環境案件,在電視上都暴了光,實在是觸目驚心。只要我們加強環境執法,嚴格環境管理,可以少花錢而控制污染,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五)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環境科學研究。
環境科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環境科學涉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科學的各個領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如何科學地保護環境,還有許多深刻的課題需要研究,在這方面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當我們在考慮如何治理污染的時候,發達國家就提出了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的觀念;當我們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防治污染的時候,發達國家又提出了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理念。黨的十六大也作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決策,現在又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觀念。環境科學發展的速度非常快,逼得我們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所以我們必須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環境科學的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來搞好環境保護,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六)要開展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
環境保護具有全局性,這個全局在很大層面上具有全球的整體性,所以環境保護一定要進行必要的國際合作。聯合國在1992年召開了全球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簽訂了一系列的國際合作協定。聯合國也設立了“環境規劃署”這個常設機構來協調全世界的環境保護,我們國家也參加了這些協定的簽訂。
三、我們能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
同學們可能看到或者聽到過這樣的口號:保護環境,造福人民、造福子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同學們也許要問:我是一個學生,我能為環境保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嗎?能!完全能!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環境保護做貢獻。這就要求我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下面,給同學們提幾點建議,這些建議在“國旗下講話”中已經談到,在這里再次進行強調。
(一)愛護花草樹木。
有關專家對植物的環境保護作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一棵10米高的大樹,它每年創造的環境價值在1000元—5000元之間。植物對于環境的保護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它吸收空氣中的灰塵、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清新空氣;它還減少噪音;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和食物;它美化環境,具有美學價值;它還保護植物基因等等。所以我們要從保護環境的高度科學認識愛護花草樹林的重要性,自覺地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植樹活動。
(二)愛護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同植物一樣對環境有多方面的保護作用,特別是珍稀動物,國家都把它們列為保護動物。一種物種如果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現在的科學水平技術來說,想讓它再生是不可能的。物種消失最終危及的是我們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平衡的科學結論。同學們要愛護鳥類,不吃野生動物,特別是國家規定的保護動物和有益天敵。
(三)注意廢物的回收和利用。
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就要污染環境。其實,任何廢棄物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我們開動腦筋,它們都應該有回收和利用的價值。比方說:廢紙、廢塑料、廢電池、廢電器等很多東西都具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同學們要注意觀察,開動腦筋,盡量做到廢物利用。
(四)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用品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為了方便,有許多一次性用品,比如一次性飯盒、筷子、方便袋、紙巾。一次性用品是一種對資源的很大浪費,也是對環境很嚴重的污染。特別是塑料制品,它們進入環境以后很難溶解,在很長時間對環境都有危害,據有關科學家測算,有些塑料制品埋在地下100年都有危害。其實,使用一次性用品也不衛生,有些一次性用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份,當遇到高溫時它們更容易分解,進入我們人體。所以我們要盡量地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用品。
(五)厲行節約
資源緊缺是全球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節約實際上就是節省了資源。例如,紙是用木料制成紙漿做成的,我們節約用紙就可以保護森林。要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衣物、節約飲食。一句話:節約一切物品,建設一個節約型社會。
(六)不放鞭炮。
鞭炮的主要成分是火藥,含有硫磺、木炭粉、硝酸鉀,有的還含有氯酸鉀。制作閃光雷、電光炮、煙花炮、彩色焰火時,還要加入鎂粉、鋁粉、銻粉和無機鹽。當鞭炮點燃后,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有害氣體和金屬氧化物的粉塵,四處飛揚,對人的呼吸道和眼睛都有刺激作用。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空氣,飛揚的煙塵和紙屑落在地面上,還會影響環境衛生。同時,爆炸聲如雷貫耳,據測定,普通鞭炮爆炸時噪聲在100至120分貝之間,而單個閃光雷爆炸的噪聲至少在130分貝以上,成為噪聲公害。鞭炮還經常炸傷人,因此禁止燃放鞭炮,對于保護環境,維護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是十分有利的。
(七)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
唱卡拉OK、看電視放小音量,不影響他人學習和休息;愛護環境衛生,不亂扔廢紙,不隨地吐痰等。
(九)向有關部門檢舉破壞環境的行為。
(十)刻苦學習知識,增強環保意識,準備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美麗。 同學們,大家都很關心我們身邊的環境質量,希望能夠喝到干凈的飲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吃到放心的食品,在優美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這是大家環境意識增強的表現。環境保護是一門科學,各個環境要素間有緊密的聯系,又有相對的獨立性。環境保護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具有廣泛的前途。現在,在我國重點大學里都設立了環境保護專業,北大、清華、武大、華中科技大等,都有環境保護系。環境科學涉及面很廣,它屬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現代技術科學的綜合學科。環境科學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同學們去探索,還有許多科學高峰等待同學們去攀登。希望同學們從現在起就要刻苦學習,打好基礎,將來投身環境保護事業。讓我們共同努力吧,保護我們的家園!在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時,建設好生態文明,把祖國建設得山更青、水更秀、空氣更新鮮、環境更優美!
環保論文 環保知識
上一篇:
Buddh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上一篇:
室內溫濕度多少最合適?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