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研究員張帥今日13點做客《交易實況》,為投資者解讀從日本核電事故來看新能源的格局變化。他認為如果核能受限,將有2000萬千瓦需要有其他的新能源形式來填補。
主持人:來說說新能源,怎么來看待整個日本核危機對于新能源行業的利好性的刺激呢?張帥您的個人觀點?
張帥:之前整個新能源投資的主題是節能減排,尤其是減碳排放,而核電是減碳排放最直接最迅速的發展形式,你看核電排放量又大直接可以上百萬機組,這些都是其他新能源形式所不可比擬的。現在核電出問題之后,核電的一部分的量必然是要有其他的新能源形式來補充,因為就中國而言,之前國家的規劃是到2020年再建成7600萬,建成7600萬,再建3、4千萬,也就是一個多億的核電的裝機,建好跟再建的有四千萬左右,還剩下接近5、6千萬的核電是在規劃當中的,這部分核電能有多少釋放出來,比如說我們可以自己根據自己的判斷做一個假設,比如說釋放到有30%到40其他的新能源形勢替代掉的話,有將近2000萬千瓦需要有其他的新能源形式來填這個缺口,這個不論對于風電還是對于太陽能這都是很大的數字,另外風電來講現在一年也就是兩千萬,太陽能現在一年也就是一個不到一百萬的量,所以對于新能源是非常直接的,從這個量上就可以看到。
主持人:但是我們看按照今天的市場走勢,現在風能和太陽能板塊都是跌幅居前的,您怎么看?
張帥:因為市場短期走勢實際上是受很多因素影響,這波的下跌最主要是因為前期漲幅過大,尤其前幾天核電在大跌的時候,風電都是在暴漲,尤其太陽能部分股票是連續接近漲停的態勢。而實際上行業本身我剛才也提到,核電是影響的是短期的心理和長期的訂單,并不影響短期的利潤,就意味著對于太陽能跟風電也是影響一個長期的訂單并不影響短期的利潤,所以說短期的比較大的興奮度過了之后有一個回調,我覺得我個人判斷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更多我們要看這個行業本身能從中受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