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近期對太陽能熱水器、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產品的國家質量抽檢結果。3類熱水器共155種產品中,共查出25種產品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涉及“太太”、“英特”、“美滿”、“安格爾”、“通事達”、“佐丹仕”等品牌。
北京地鐵扶梯事故為奧的斯蒙上質量陰影,京滬高鐵故障頻發讓人質疑“高”在何處,達芬奇家具造假摧毀了該企業的“洋”品牌美夢……今年7月成了建材、機電行業的“多事之秋”。頻頻曝光的質量事件不僅讓人發問,這些企業到底怎么了?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絕大多數的家庭用戶已經告別了“燒水洗澡”的時代,而選用熱水器成為消費者的首選。龐大的消費市場、過低的進入門檻,眾多廠商一擁而入,其中難免良莠不齊。據悉,全國大小熱水器生產企業有4000多家,進入太陽能熱水器家電下鄉名錄的企業就有243家,前30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僅30%左右,非常分散。
另一方面,為了與進入家電下鄉名錄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爭奪市場,一些企業則低價銷售,進而導致更惡劣的低成本競爭,甚至出現粗制濫造。這樣魚龍混雜的市場競爭產品,生產出來的熱水器產品自然難成為合格、免檢產品。
產品質量是品牌價值的基石,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只有那些質量優異的企業才能在競爭大潮中站穩腳跟。盲目追求產出、利潤的最大化,忽視產品性能、質量,只能獲取短暫的盈利市場,這樣的把戲一旦被消費者識破,企業將失去發展根基,狼狽離開市場。
不僅是熱水器行業,長期以來,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總體形象是質次價低,這與國內企業落后的質量觀念和質量管理體制不無關系。一比多質量報告評論員汪方平認為:只有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水準和科技含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份額才能真正提升,也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