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國內首個光熱發電特許權項目鄂爾多斯50MW工程正式開標,與此前數十家企業火爆競標280兆瓦光伏特許權項目不同,本次從去年10月20日開始為期兩個月投標文件遞交期內,只有11家企業購買了投標書,8家企業有競標的初步意向,在1月20日的開標日僅有3家企業投標,這使得本輪投標從開始就面臨著冷清。
歷經七年的招標項目
據悉,本次鄂爾多斯市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的內容包括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和拆除50MW的太陽能熱發電站,項目建設期30個月,特許經營期為25年。預計最初年發電量為1.2億千瓦時。計劃總投資16億元,招標主體包括單個體和聯合體。最終參與競標的是國電電力(600795,股吧)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三家。其中,中廣核太陽能的合作方為德國太陽千年有限公司。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皇明太陽能集團公司捆綁競標,國有電力集團是與提供技術的國外企業捆綁進行投標。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鮑雲樵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目前,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的核心技術和設備都是由歐美國家掌控的,相對而言,國內光伏發電的發展時間比較長,而光熱發電的起步時間比較晚,技術也不成熟。
本輪光熱招標可謂歷經“七年之癢”,從2003年國家就開始醞釀貯備,2005年開始項目的選址工作,2006年與德國公司簽署合作協議,2007年,德國太陽千年有限公司開始與內蒙古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開發這一項目,2010年10月我國正式啟動這一招標項目,國內首輪光熱招標項目從醞釀到瓜熟蒂落前后經歷了7年的時間。
鮑雲樵表示,盡管國內各專家對光熱發電的發展前景存在較大爭議。但是本輪光熱發電特許權招標項目的啟動,對于逐步探索光熱發展規律,摸清我國光熱發電實際成本,提高光熱發電技術水準,完善光熱發電的電價核準程序等意義重大。
根據我國在2007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將在內蒙古、甘肅、新疆這些光照充足地區的一些荒漠、戈壁、荒灘等空閑土地建設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到2020年,全國太陽能熱發電總容量預計將達到20萬千瓦,將與光伏發電容量旗鼓相當。
據悉,這次大唐報出含稅電價是0.9399元/千瓦時,是三家最低的,中廣核是0.9800元/千瓦時,國電是2.2543元/千瓦時。單論價格而言,大唐最有可能中標。
有業內人士估計,光熱發電最低標價在1.05~1.1元之間,而成本在1.15元以上,即使按1.15元的標價算,至少也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中廣核和大唐報出這么低的價格的確讓人挺吃驚的。中國太陽能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已處于商業化運作階段的歐洲光熱發電每度電大概需要2.4元左右,中國由于沒有掌握光熱發電的核心技術,關鍵設備嚴重依賴進口,每度電的成本應該更高,大唐和中廣核的標價短期實現盈利不太可能。
2008年德國太陽千年公司與內蒙古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展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內蒙古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總成本約為18億元,年均總發電量約為1.2億千瓦時,以25年營運期計算,若要實現8%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稅后上網電價需達到2.26元/千瓦時。
光熱發展忌過早商業化?
目前國家對光熱采取和光伏一樣的政策,實行項目招標,國內光熱發電在尚處于示范和研發階段,不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推廣的條件,卻仍然出現招標低價。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招標現低價,不僅僅是在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領域,在很多領域,很多國企都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處于戰略考慮開出低價。
孟憲淦認為,政府及企業應認清中國光熱發電仍處于科研階段的現實,加強科研投入,實現關鍵光熱發電零部件國產化,過早的進入商業化布局,勢必影響光熱發電領域的健康發展。
據國際太陽能學會(ISES)的資料顯示,2009年,全球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已突破600萬千瓦,相比之下,全球已并網的光熱電站裝機容量不過70萬千瓦,相差懸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成本價格。
自光熱發電技術誕生以來,成本難題就如影隨形。一直到現在,光熱發電的成本問題仍然是決定成敗的最關鍵因素。去年歐洲各國聯合啟動的“歐洲沙漠行動”,未來10年將投資4000億歐元進行光熱發電項目。因其成本過高,許多人都將其視之為癡人囈語!
業內人士表示,光熱發電遵循著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規律。目前,業界普遍認可的規模是1000兆瓦,規模達到1000兆瓦的光熱電站發電成本能降低到0.7-0.8元每千瓦時,這是很有優勢的。
“依現在的規模,我國光熱發電項目實現國產化電價仍會保持在2元錢以上。這與此前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的1.09元/千瓦時的低價相比根本不具價格優勢。”著名太陽能專家馬重芳表示,成本不降低,光熱發電難以實現擴大規模,電價就難有優勢。關鍵是核心材料的成本價格要降下去。
馬重芳表示:“目前光熱發電最為成熟的槽式熱發電技術,其真空玻璃的集熱管損壞率高,其價格也比較貴,屬于不太理想的狀態。而已被證明完全可以與一次能源相競爭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槽式太陽能聚熱的發電效率還比較低。擁有成熟的核心技術仍然是發展光熱發電的當務之急。”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5年發展規劃,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站的裝機容量在2015年可能將達到1500MW。
光熱發電大規模商業化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以及高效系統的光熱發電長遠發展規劃。通過5幾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探索規律,積累豐富經驗,以實現光熱發電產業化經營。從長期來看,制藥解決了這些問題,光熱發電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