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50兆瓦槽式
太陽能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招標的啟動,讓此前默默無聞的光熱發電站到了聚光燈下。
記者采訪發現,對于光熱發電的設備制造,國內企業已經躍躍欲試。
“據我了解,國內目前已經有七八家玻璃廠準備開發光熱發電的采光鏡。”
太陽能光熱發電專家、線聚焦集熱管專利發明人張建城告訴記者。
盡管10月份,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首次明確要開拓
太陽能光熱發電市場,提出“加快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但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并沒有強調光熱發電未來發展規模,前景不明,是什么驅使企業布局光熱發電設備?
核心設備的投資機會
“下一步我們公司在穩步開拓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的同時,將縱深向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拓展。”在第26期中華
新能源沙龍——太陽能發電研討會上,中海陽(北京)
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對記者透露,中海陽將從設備生產入手,在光熱發電的關鍵設備——采光鏡和集熱管這兩個領域選擇一個去突破,而未來,中海陽三年在光熱發電設備生產上的投資將會超過10億元。
而據記者了解,中海陽此前一直致力于光伏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營,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轉變,是因為薛黎明認定,從大趨勢上來看,國內光熱發電市場將會很快超過光伏發電。
“國內光伏市場才剛剛起步,目前的項目總量也就在300~500兆瓦之間,而光熱發電單個項目的規模很大,一般都在100~200兆瓦之間。”薛黎明預計,2011年開工的光熱發電項目將超過1000兆瓦。
“雖然目前光伏發電牢牢占據了太陽能行業的主流,但是從太陽能利用技術多樣化和發揮光熱發電優勢角度考慮,以及基于國外已擁有成功應用經驗的現實,未來中國政府將積極推動光熱發電的應用,國內光熱發電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對記者表示,光熱發電主要涉及采光、導熱和發電這三個環節,在設備制造領域,采光鏡面、集熱管和太陽能發電機的投資價值最大。
而國內企業對于采光鏡面熱情也最高。目前光熱發電存在槽式、塔式、碟式三種技術路線,關鍵設備也不盡相同,但是采光鏡必不可少,材料用量也最大,占系統成本比例最高。據張建城介紹,美國內華達一號64兆瓦項目,使用聚光銀鏡為35萬平方米,西班牙安達索一號49.9兆瓦,使用聚光銀鏡為51萬平方米,而國外價格為每平方米720元。“利潤高達150%,投資成本回收很快,生產三十多萬平方米成本就幾乎收回來了。”
“今年國外已經有八九家玻璃廠在開發這個產品,包括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國家的企業,而中國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已經引進生產線,計劃明年投產,還有七八家企業也準備開發這個產品。”在張建城看來,隨著光熱發電市場的發展,采光鏡技術門檻低、產業基礎好,有望最先發展起來并實現產業化,同時競爭也會最激烈。
冀望國內政策支持
“國外的光熱電站建設已經開始,而我國電站建設才剛剛起步。”張建城表示,國內的設備制造發展起來以后,市場主要還是在國外。
中國在2009年10月成立了“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首批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華電集團、皇明太陽能等30家企業和研究所。該聯盟計劃在“十二五”期間,爭取在中國西部建設1000兆瓦級規模的光熱電站。
盡管企業躍躍欲試,政策層面卻并未有大的支持動作。
“光熱發電在技術上沒有問題,但限制條件太多,未來發展前景并不明朗。”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如是說。
對此,李勝茂對記者解釋,光熱發電屬于典型的規模經濟型產業,發電站的規模越大,其發電成本就越低,目前光熱發電站的大規模集成技術還不太成熟。而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相比,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更為苛刻,特別是對光照條件要求較嚴格,只有太陽直接輻射在每年2000千瓦小時/平方米以上地區才能布局光熱電站。
目前全球光熱發電市場中,美國和西班牙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澳大利亞、非洲和中國雖然也有著較好的日照強度,但市場并未啟動。
“未來光熱發電市場還是有的,但是不會像其他
新能源那么大。”李俊峰對記者表示,國內目前并沒有商業化電站在運營,因此現在談未來發展規劃和國家財政支持言之尚早。
光熱發電與煤電互補可先啟動
在張建城看來,國家還缺少對光熱發電足夠的了解和重視。在他看來,今年美國科羅拉多州首個槽式太陽能與
燃煤混合的電廠投入運行,對于中國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這個項目將重點測試光熱和
燃煤技術相結合在商業上的可行性,目的是減少煤炭使用,提高工廠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由于項目規模較小,預計將減少2%~3%的煤炭使用量,提高效率5%,而規模擴大后計劃減少10%的煤炭使用量。”
“光熱發電與煤電互補,技術上實現的難度較小,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李勝茂解釋道,光熱發電與火電的原理相同,兩者很容易結合起來,將光熱系統收集到的熱量納入到小火電的
燃煤發電系統中去,一方面可以提高小火電的裝機容量,促進小火電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光熱發電系統還可以節省下儲能系統和發電系統的投資成本。
不過,實施起來并不容易。據記者了解,國內已經有科研單位研發出一套光熱發電與煤電互補技術方案,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電廠進行示范。“這樣的項目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限制條件,既要保證光照條件還要有足夠的場地,因為50兆瓦的項目就需要3000多畝地來架設集熱場,國內現有符合條件的電廠很難找。”張建城說。
“建議國家支持開發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盡快從照抄和模仿中走出來,搶占
新能源制高點。”張建城建議,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火力發電仍是我們的主力電源,而太陽能光熱技術與燃煤電廠是可以進行嫁接改造的,從而達到節省燃煤量和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國內應該要有條件地積極發展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和煤電互補。
“產業發展要看國家支持力度,光靠企業單向的積極性是不可能的,畢竟要生存要贏利,需要國家給企業創造條件。”面對目前的情況,張建城坦言,對企業來說,要想盡辦法做到成本最低、技術水平最高。“太陽能熱發電核心技術、特別是集熱管技術是目前在國際市場上花錢買不到的,我們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延伸閱讀
2009年全球光熱發電市場中,美國和西班牙占據了98%的市場。
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熱發電市場。據記者了解,按照美國加州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到2030年,美國加州太陽能發電容量中光熱與光伏的比例為4:1,屆時光熱發電將作為基礎負荷電站占可再生能源的40%。目前已有24GW的光熱發電項目在加州政府能源局獲批,同時還有11個項目處于快速審查之中,將于今年12月之前獲批。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發電站布萊斯項目,也在今年9月份得到美國加州監管機構批準。該項目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兆瓦,大約與一座核電站相當,估計總投資將達60億美元。
而歐洲也啟動了“沙漠行動計劃”,該項目將跨越北非與歐洲,總投資4000億歐元,預計2050年之前滿足歐洲15%的電力需求。
光伏 光復能 太陽能
上一篇:
誰贏響太陽能熱利用行業
上一篇:
第三次太陽能下鄉猜猜猜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