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洲,且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亞洲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在太陽能利用的技術、產業、市場等方面具有優勢。日本最早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制造的產業化和較大規模的市場應用;韓國積極推動太陽能城市建設,主辦了第三屆世界太陽城大會;阿聯酋成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總部,提出了建設馬斯達爾未來能源城的宏偉設想;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制定了太陽能發展國家行動計劃。亞洲正在成為最具活力的快速增長的新興太陽能市場。
在亞洲許多國家,除了大型并網太陽能電站、屋頂光伏應用的廣闊市場,還需要利用光伏發電解決許多地區無電、缺電問題。因此,亞洲是太陽能發電技術利用方式最全、需求最迫切、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中國、日本、印度、泰國等已制定了太陽能發展計劃,其他國家也在制定支持太陽能發電應用的政策。通過這些方向一致的政策,將建立起總量可觀的亞洲太陽能市場。下面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些亞洲國家的太陽能發展計劃以供了解。
1.日本太陽能發展計劃
日本2009年出臺了太陽能上網電價補貼政策。日本政府現行的對太陽能發電這個行業進行補助的政策,大的方向分兩個:一個是通過補貼擴大需求,其中這里面的補貼有一個住宅用的補貼,每千瓦補貼7萬日元,但是這個住宅用這個補貼是有條件的,系統的設備價格在65萬日元之內,同時保證它的電量品質。第二個補貼是非住宅用的補貼,非住宅用的補貼是地方政府進行太陽能發電的話,就補貼購買費用的二分之一,民間企業的補貼則為購買費用的三分之一。
菅直人6月在八國集團(G8)峰會上還表示,計劃推動1000萬戶日本家庭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日本要發展綠色能源潛力巨大。東芝 (Toshiba)、松下(Panasonic)和夏普(Sharp)等日本制造企業都是重要的清潔能源設備生產商。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太陽能板生產國,僅次于中國。但它們的產品大部分用于出口,而且日本在把可再生能源應用在國內方面落后于德國等同級別的國家,風力發電的應用則落后于美國。
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Kan)在5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他希望把東北災區發展成為“天然能源的重要生產中心”,為全國其它地區樹立樣板。一些日本企業已經在采取相應行動。作為核反應堆及其它類型電力設備的重要生產商,東芝也在同月宣布,未來3年將在環境及能源領域投資7000億日元(合87億美元)。該公司還斥資23億美元收購了瑞士公司Landis+Gyr,后者生產應用于節能"智能電網"的高科技電表。
此外,核危機加速了日本當地能源政策轉變的腳步,許多地方政府要求中央政府進一步完善發電設施項目,以購買更多來自太陽能以及其他新能源的電量。在 3月11日地震發生、福島核電站倒塌之前,有36個行政區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太陽能發電促進項目,比如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補助。在這36個行政區之中,有 16個已經決定或者正在考慮增加此類項目;而在三月關閉了其資助項目的東京都政府也已決定為居民家庭重新開設此類項目。為了普及太陽能的使用,46個行政地區要求減少電池板的初裝費;30個地區向中央政府爭取更多的財政補貼;22個地區提出改善能源購買系統。
又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環境省17日匯總了一份有關加速普及風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議書,主要內容包括從2012年度起向大規模引進可再生能源的民間單位補貼一半費用等。普及計劃將在全國征集若干個示范地區,并在2012年度預算的概算要求中加入數十億日元相關經費。
上述各項舉措都充分體現了日本政府和民眾對大力發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強烈訴求。
光伏 光復能 太陽能